![]()
人是时间的载体,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总是会提醒我们时间奔流,永不复返。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但总是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时间点感到遗憾,甚至后悔,然后再重复遗憾与后悔。
如果我们接受线性的时间概念,我们就必须承认时间是有价值的,与其说是我们赋予了时间意义,不如说是我们接受了时间所命定的意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时间银行还有多少存款,我们本来就是在借来的时间中生活。很多人都想主宰自己的人生,这种想法会让人短暂地斗志昂然,但最终也许会归于幻灭。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人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徒”。如果人心中总有一个主宰人生的执念,期待着梦想成真的辉煌。那么无论你是否得着你梦想的一切,最终都会让人陷入巨大的虚空,竹篮打水一场空将会是命运给你的教训。
我们是有限的,人类最大的理性就是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无需假装光鲜亮丽,虚荣最大的痛苦在于你无法忍受他人的虚荣,如果你认同柏拉图的洞穴之喻,那么世俗意义上所有的成功不过只是洞穴中的幻影,你为之奋斗与痴迷的一切大多不过只是南柯一梦。智者说,“我们不应当以任何事为荣,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此时此刻的责任与喜乐。
一晃,我已经正式从教二十周年。老实说,我越来越感到心虚与羞愧。我获得了与自己能力品格不相匹配的声誉,这一切都让人惶恐。朋友们经常提醒我,不要把名誉看得比品格还重,否则就会成为伪善的人。对于自己的职业,稍事检点,自觉未尽全力。开学第一周,上了几堂课,见了不少新同学,开了一场读书会,参加了几场朋友聚会,非常的充实与开心。人间自有烟火,胜却书斋思虑万千。其实,越是把当下作为一个礼物,我们越容易坦然地面对神秘莫测的明天。
总之,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感谢我的朋友和学生们,能够帮助我找到人生真正的焦点,超越自己有限的今生。
![]()
![]()
最近参加一个教师节的活动录制,我聊到自己从2001年就成了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给本科生上课了。罗翔说:“怎么可能,那一年我还没从法大研究生毕业。”我暗自高兴,因为我在他们做学生的时候就成了法大的老师,这仨——罗翔、赵宏和李红勃都应该叫我“陈老师”,货真价实。
我就比他们高一级,是以硕士身份来到法大的,这相当少见,以至于报到的时候人事处的老师上下打量我:“你是科研教学岗?我们学校至少也得录博士。”我赶忙解释:“法大新设了一个本科专业,缺老师,国内还没有这个专业的博士呢。我可以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读博士。”
看我如此青涩又如此真诚,人事处的老师才给我盖了红章,顺便告诉我:“你的北京户口已经变成了半个。”我才知道,我的集体户口已经从海淀区的人民大学迁到了昌平区的政法大学,想必那些年在北京就业的年轻人都懂——北京郊区的户口被默认为半个北京户口。
从此便开启了我的大学老师生涯。还记得玩命上课的日子,一天能上十节课;也记得在班车上被师傅呵斥“学生你先下去,让老师先上来”——不过这种日子好景不长,过了几年师傅就认出我是老师了。学生们来了又去,就像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只留下老师还在校园里。
其实有几年我也在想,要不要离开校园?正好那时候我学了十年的专业正在被践踏——程序正义算什么东西?一边给学生讲着理想中的法,一边在现实中看城头变幻大王旗,内心相当撕裂,不知道还值不值得坚守。时不常还约着读点艰深晦涩的书,读完书也喝酒碰杯,除了梦碎的声音,真的有人会哭。不是因为失恋,也不是因为没钱,真是因为某件媒体报道的案件,某个无力挽救的具体的远方的人,进而衍生出那个大家都会问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
继续做老师,继续站在讲台,其实就是答案。
去年有个小朋友在我的课堂上做了个Pre,她结尾说:“做法治之光,像鲁迅先生所说,哪怕此后就是黑暗,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我也想告诉她:“世界会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只要我们都在。”
![]()
![]()
又到了教师节,想想自己居然已经从教20年,时光飞逝地不可思议。
我讲话的语速一直很快,初登讲台时更快,快到几乎要填满课堂上每分每秒的缝隙。讲得快说到底还是因为紧张。就像外行人看钢琴家弹琴,议论最多的都是谁在琴键上跑动得最快,但真正考验功底的其实是钢琴家的掌控力,而这种掌控力又主要通过慢奏来呈现。所以后来我每次上讲台前都会反复告诫自己要慢,甚至还把慢字标在课件上,好像鲁迅小时候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好东西》里说,“追忆过去就是油腻的开始”,但当上课现在已经不再手心冒汗,哪个段子没响也不会过度影响心情,甚至有的课讲了数遍早已成了肌肉记忆,追忆青椒时代就变得异常美好。
陈老师说,她还一度考虑过是不是换个赛道。这个念头却从未在我脑子里出现过,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教书,我实在想不出自己还能再做点什么;另一方面也因为职业生涯的任何一瞬,我都没为自己的职业选择犹疑过。一个典型的I人,一旦站上讲台身体每个细胞中的能量都能被唤醒,这是多神奇的事儿。
村上春树在《作为职业小说家的我》中写,小说家的职业就是编造故事,故事的使命是描述生死、爱恨,让人哭泣、恐惧和欢笑,由此使每个不可替代的灵魂都能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作为一个享受当老师的人,我也总会思考教师的职业使命又是什么。
“传道、授业、解惑”是最日常的说法,但它或许只会将教师的工作引向某种技艺的传授。如果只是将我们的工作视为技艺传授,这种技艺又不能为良知所驾驭,其对于法律而言导致的可能就是可怖的灾难,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那些最不正义的目标同样会被包装在最完美的法的形式之下;而那些受到过最良好训练的法学专业人士,也完全可能比不懂法的人更具破坏性和杀伤力。所以这些年再谈及法学教师的使命,我总会想到我们四人有次在聊到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后,罗老师在公众号里写下的那句,“用微小的力量传递文明”。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经年形成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也是法治文明传承的一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链条上将所知所学不断提升并向后传递,也将法治文明的火种珍重地捧在手中并向后传递。个人的微光虽弱,但积聚起来就能产生某种力量,让文明不至轻易就被毁灭,也让每个普通人的灵魂尊严不至淹没在宏大叙事之下。火苗的镜像总会在每年教师节来临时浮现在我脑中,也让我再次对教师这个身份心怀感恩和敬意。
![]()
![]()
小学的时候我的职业理想是做火车司机,可以开着长长的列车,一路汽笛鸣响去往很远的地方。中学的时候,我的职业理想是做考古学家,拿着铲子在历史的尘埃里细细梳理,寻找哪些曾经活过的人,讲述他们曾经发生过的事。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在去司法机关和去学校教书之间,我选择了后者。于是,拖着行李从一个学校转移到了另一个学校,我的身份就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不再是坐在教室后面默默听课,而是站在讲台上絮絮叨叨,讲着讲着,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收获过很多的感动,也留下过无法弥补的遗憾。
如果你问我,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我可以告诉你很多,比如可以拥有思考和言说的相对还算宽松的空间,比如拥有比很多职业更为丰裕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老师,你可以一直和年轻有活力的学生在一起,而他们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你,他们能教会你听懂奇怪的网络语言,告诉你最新流行的歌曲和游戏,他们会在某个问题上大声说出“我们不同意”,他们会倒逼着你持续学习,保持开放性和好奇心,不要让自己轻易老去。
年轻的时候,我很容易被一些宏大叙事所打动,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才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贫乏和无力。于是,不再抱有虚幻的理想,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课堂和学生,就已经很满意了。时代正在变化,豆包和Deepseek几乎可以回答一切被允许回答的问题,流量主播和UP主几乎可以凭一己之力开设丰富的课程和办起一流的学校,教师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看着小红书和B站上各类针对老师尤其是导师的调侃和吐槽,我常常在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师的使命和价值究竟何在,我们该如何转变以便让自己还可以被需要和值得被信赖?在浩渺的资讯信息的海洋里,在众声喧哗的公共言说中,我们是否还能够像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主体性,拥有德性、智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坚守住某些价值和信念?
在这个节日,我要感谢那些我曾教过的学生,包括大学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里的学员,在和你们相遇并同行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很多美好和值得铭记的时刻,是你们让我理解了教师职业的意义。所以,为了不辜负下一次的遇见,尽管头发日渐稀薄,但我愿意继续努力。
![]()
![]()
![]()
我们四人的缘分源自年轻时的读书会。因为喜欢读,也常常一起读,所以我们闲来也会写书评。有时是各自写,有时是为反驳对方而写,写完后彼此讨论,趣味盎然。
尽管我们的职业都是法律人,平时最关心公平正义,但塑造我们法治观念和思想的,远不止专业书籍,更多来自文学、哲学、历史学,甚至是心理学作品。
今年的教师节,我们合著的读书笔记正式出版,我们因阅读结缘,也因阅读走出了许多困境。本书集结了我们近年的阅读感悟,絮絮叨叨、杂七杂八,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些关键词去串联起这些杂乱的思绪,那可能就是——爱和正义。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祝福所有同学,都能走出青春的迷茫,拥抱自己的使命,构建一座自己的避难所。
本文作者罗翔、陈碧、赵宏、李红勃;以上内容来自“罗翔说刑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