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为何低灰机油应低碳化,需识别机油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影响碳排放的关键环节:
1.原材料与基础油
传统矿物基础油的生产依赖原油加工,能耗与碳排放较高;相较之下,合成基础油(如PAO、酯类、合成烃)虽然原料来源与加工路径不同,但可通过更高性能带来使用阶段燃油效率提升,抵消一定的生产端碳排放差异。使用再生润滑油、再生基础油或生物基基础油,能显著降低原材料端的碳强度。
2.添加剂体系
某些功能性添加剂制造过程能耗高、碳排放大。低碳设计应通过选取低碳制造途径或替代性绿色添加剂,降低原材料端碳足迹。
3.生产与制造过程
混配、过滤、灌装与包装等制造环节的能源消耗与工艺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碳足迹。采用新能源、节能工艺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降低生产端碳排放。
4.使用阶段(关键)
机油能通过降低发动机摩擦、减少燃油消耗、延长换油周期与保护发动机零部件来显著影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因为使用阶段的燃油消耗通常占整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哪怕微小的节油率提升也会带来较大的CO2减幅。
5.废油处理与回收
废机油若未被妥善回收处理,会带来环境污染与碳排放。构建回收体系与设计易于再生的配方,有助于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总碳排放。
由此可见,虽然“低灰”本身关注排放控制系统兼容性,但若不同时兼顾低碳化设计,就会错失通过润滑油改善燃耗与减排的巨大潜力,也难以满足未来法规与市场对环保透明度与碳绩效的要求。那么要实现低灰与低碳的双重目标,需要在配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与供应链管理上系统性改进。
首先是优先采用低碳来源的基础油:包括高性能合成基础油(如PAO、聚α烯烃)、酯类基础油、生物基合成油或高度再生的再生基础油;其次要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足迹较低的基础油。开展LCA(生命周期评价)量化比较,确定最佳方案;还有就是要控制并降低高碳排放添加剂的使用,采用新型高效低用量的摩擦改进剂和抗磨剂;引入低温合成或工艺更高效的添加剂源头,并与供应商协作推动添加剂生产端的减碳措施。
通过合理粘度等级设计(例如低粘度合成油)与摩擦改进技术,实现燃油经济性提升。采用剪切稳定性更高的配方,延长机油寿命,减少换油频次,从而降低使用阶段与废油处理的碳负担。通过抗氧化剂体系优化与高质量基础油,提升机油寿命,减少更换频率,带来显著的生命周期减碳效益。
统一低碳润滑油选择在配方中优先使用可被再生技术处理的成分,减少了废油处置的环境成本;推动了产业链建立收集与再生体系,闭环管理废机油资源,降低总碳排放与资源消耗。在制造环节统一低碳润滑油采用节能技术、可再生能(如风能、太阳能)与高效流程。还有诸如采用轻量化、可回收或可降解包装材料等,也可以减少包装端碳足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