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武汉大学图书馆里的一个寻常止痒动作,被定格成“性骚扰”指控,两年后,这场风波不仅没平息,反而因新的变故再起波澜。
9月10日,“原告”杨景媛的论文在知网突然下架,央媒还曾多次发文暗斥其“诬告”行为。
为何杨某媛的论文会突然从知网消失,央媒又为何为了一件“小事”频频出手,这一切背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2023年7月11日,珞珈山的夏天正热,武汉大学图书馆里,肖某某坐在自习区刷题,突然神经性皮炎犯了,隔着裤子抓了几下大腿根。
他没料到,对面的杨某媛正举着手机拍摄,这个寻常的止痒动作,就此被实锤成了"性骚扰"的铁证。
三个月后,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炸了锅,杨某媛以第一人称讲述"图书馆遭遇",把肖某某推上风口浪尖。
时间一晃到了2025年7月25日,武汉经开区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法官盯着视频反复看,又比对了各种证据,法官判定肖某某那天的动作很轻微,而且不规律,更像是挠痒。
况且图书馆人来人往的,他俩两小时都没说过话,实在看不出针对性暗示,最关键的是,肖某某从小就有特应性皮炎,事发当天还买了止痒药。
这些证据串起来,法院最终驳回了杨某媛的全部诉求。
判决刚过两天,杨某媛就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好消息:保研成功,法考通过,还拿到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博士录取。
她不光报喜,还放话要继续举报肖某某,"他到哪我就把材料寄到哪",这姿态,一点不像败诉的样子。
另一边的肖某某可没这么风光,长期的网暴让他精神崩溃,后被医院诊断出急性应激障碍,甚至有好几次想不开。
杨某某的爷爷受不了刺激,心梗去世,姥爷成了植物人,好好一个家,就这么被搅得天翻地覆,一家人看似赢了官司,实则却彻底的输了生活。
这边法院刚把事儿说清楚,那边杨某媛的硕士论文又被网友扒了个底朝天,有网友翻出她那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说这一看就不对劲。
法律条文中,她居然写“2001年我国出台《离婚法》”,但凡有点常识都知道,咱们国家就没单独的《离婚法》,离婚相关的规定都在《民法典》里。
更离谱的是建国时间,她写成了1049年,1049年那还是宋朝,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的,差了快一千年,答辩的时候就没人看出来?
后来又有人查了查重,重复率居然高达45%,正常硕士论文查重都要求15%以下,45%这跟直接抄别人的没差多少,连数据都有篡改的痕迹,这学术态度也太敷衍了。
没过多久,杨某媛就申请来了“修改论文的权限”,把自己的错误一一改正后,再一次将论文发到了知网上。
但是就在今天,9月10号早上,有记者专门上知网查,发现杨某媛的这篇下载量高达三十多万的论文,居然从知网上消失了!
它下架后,武大下载量最高的论文才8.4万次,有人好奇去问知网客服,客服说撤论文得作者找学校研究生院开撤稿函。
至于要是作者没申请,学校能不能直接发函这个问题,客服回复称不清楚,让问学校,后来记者又联系武大研究生院,人家只说“刚接到消息,正在核实”。
论文下架还没说清,杨某媛的博士路也跟着出了岔子,之前她晒过香港浸会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网友看她论文这么多问题,又知道了诬告的事儿,就去给浸会大学举报了。
学校也挺重视,专门搞了个独立审查小组,查了快一个月,8月6号就出结果了,直接把她从拟录取名单里移除了。
学校还明说了原因,一是学术不端,二是道德有瑕疵,大学招博士,不光看你成绩好不好,还得看人品靠不靠谱,要是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就算读了博士,也干不了正经研究。
7月28号那天,中纪委发了篇《向诬告者亮剑 为干事者撑腰》的文章,里面说得明明白白,要整治那些故意捏造事实诬告别人的行为,还得帮被冤枉的人澄清名声。
这话一出来,网上瞬间炸开了锅,毕竟肖某某家那情况,爷爷没了,姥爷成了植物人,中纪委这时候发声,就是给被诬告的人实实在在撑了回腰。
8月1日,人民日报也加入了进来,点名直指武汉大学将对肖某某和杨某媛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没隔几天,新华社紧跟着发了篇文,“等通知”、“听指示”等词语,更是点破了问题的根本,虽然文章没点名,但大家都能听明白这究竟是在说谁。
杨某媛那篇论文闹出的笑话,现在成了不少高校的反面教材,不少学校最近都严了起来,论文里连参考文献格式错了都要打回来重改。
教育部早就有规定,学术不端包括伪造数据、抄袭这些,一旦查实就得处理,这次事件后,更是有学校专门组织导师培训,强调要对学生论文里的法律条文、数据来源逐字核对。
其实不光是学校,现在学生自己也更谨慎了,现在写论文都得把法条原文找出来对着抄,生怕一不小心就写错了年份或者法律名称,那可就麻烦了。
这案子最让人警醒的,就是诬告和错告真不是一回事,中纪委专门发文说,诬告是故意捏造事实,心里存着坏心思,这和不知情说错话完全不同。
肖某某家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好好的日子被搅黄了,爷爷没了,姥爷成了植物人,他自己还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伤害,就算最后官司赢了也很难弥补。
现在网上讨论这事,大家都在说维权可以,但不能瞎告,法律给了每个人说话的权利,可要是把这权利当成伤人的刀子,最后肯定会伤到自己。
2023年,肖某某在武汉大学图书馆里那个误会,最终在两年后的夏天迎来了属于他的清白,下架的论文留下了学术不端的疑问,央媒的发声也点醒了很多人。
有人为了虚无的“正义”捏造事实,有人为了讨回公道奔波两年,有人在学术诚信的红线边缘试探。
法律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纵容诬告,学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做人做事都得守住底线。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