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明面今年的GDP在持续增长,为什么你却觉得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0
分享至

明面今年的GDP在持续增长,为什么你却觉得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为什么地方政府要举债,他们是如何化解债务危机,对于我们又有哪些影响?

那么要搞清楚地方政府为什么要举债,我们就需要先知道地方和中央在财政问题上的区别。在1994年之前,中国采取的是财政包干制度,中央规定好地方每年要上缴的税费额度,剩下的盈余则由地方自由支配。这一制度极大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的积极性,所谓“交够中央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但问题在于,有的地方政府会隐瞒其收入,因为中央会根据地方每年的财政情况,适当调整下一年的税费,结果就是中央越来越穷,地方越来越富。

在1993年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最低值占到政府总收入的22%。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缺钱的中央政府迟早有一天会丧失对于全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无法进行转移支付,就更别提涉及到国家发展的超级基金,一些穷的地方恐怕只能永远穷下去。

钱袋子把持在地方手中,地方又会因为“马太效应”导致部分超级私企持有大笔财富,任何长期政策都要受限于此。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央就顺势提出了一次制度改革,名为分税制改革,将原本单一的税费额度一分为三:

一份全部归中央所有,例如关税、消费税、汽车购置税等;

一份全部归地方所有,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一份中央和地方一起分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

实际上,这次分税制改革也是一次地方与中央的隐形博弈。地方认为,财务划分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操作空间;中央则觉得分税制改革可以彻底解决中央财政占比过低的问题。而结论很明显是中央的预估更加准确。

在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占比从最低点的22%一路上涨至50%,但地方也并不是完全错误,部分地区在分税制改革之下依旧有着不错的表现,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财政问题紧张的成分也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发展。

那么在这次改革之后,地方的财政压力发生了180度的大反转。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权从大于地方事权,转变为小于地方事权。这里的事权是指办事的权利和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的责任,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变多了,地方需要用更高效的财政达成更多的目标。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达不成目标该怎么办?没错,就是举债,这也就是地方债由来的大背景。

当然,这个时候懂经济的朋友可能会提出质疑:就是举债嘛?那全世界这么多国家的政府,哪个是不举债的?美国127%、日本216%、新加坡173%,中国的举债比例远远低于这些国家。所以问题并不是出在举债这个动作,而是具体到债务情况。这里就涉及到所谓的隐性和显性债务。

那么什么是显性债务?简单来说,就是由政府作为直接债务人进行的借贷,来源和去处可查,且规模可控。这笔负债通常利息较低,并且还款方式是严格按照地方的财政情况进行了审批,毕竟地方发展缺钱,中央也认可其负债模式,哪怕是中央自己也有着不小的显性债务。

2025年,政府举债规模所资接近100万亿,中央约为42万亿,地方约为58万亿。但隐性债务就不同了。这笔钱是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之外,以口头或合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让第三方代替自己进行的举债,不仅隐蔽复杂,更是难以监管。

简单来说就是一笔不可控、风险高、利息高的不良债务。为什么会出现隐性债务?答案其实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事权和财权变化的结果。一些地方政府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完成更多的政绩,显性债务的额度是有限的,这个时候还是缺钱该怎么办?

只能在显性债务之外发展一笔新的债务。而这笔债务的最大来源就是我们所谓的城投公司,全名也叫做地方融资平台,由此进行的举债,简称为城投债。地方一把手在举债且变成政绩后可以调任,可债务却实打实的留在了地方。而下一个接任的一把手同样需要政绩,也同样会被调任。在这种情况下,隐性债务只会越来越高。

房地产狂飙的年代,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财政偿还这些债务,毕竟卖地的钱,地方政府可以全权持有和使用,可当地产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房价不再狂涨,转而开始下跌,那么原本用来偿还隐性债务的土地财政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城投债暴雷,只是连锁反应之下的自然现象。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隐性债务问题这么多,难道隐性债务全是风险,没有一点好处?也不是。实际上,中国近二三十年能发展得这么迅速,拔地而起的高楼、村村通的公路,以及遍布各省各地各县的基础设施都有隐性债务的功劳,只不过隐性债务更容易产生一些无用的基建,乃至于烂尾工程,而显性债务则更容易得到控制。双方本质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只不过后者留了一个烂摊子。

和地方刚暴雷的时候相比,2025年的债务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尽管有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是很吃紧,但总归称得上一句“软着陆”。这里就来到了视频的第二个阶段:在地方债务问题出现之后,政府是如何进行化债的?

有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可能会对于政府近一年的政策有所印象。中央先是给到了两笔援助:第一笔就是所谓的6万亿新增债务额度,从2024年到2026年间,分批次发放,每年约为2万亿,这笔钱主要是用来解决地方政府在时间上比较紧急的负债;第二笔钱是4万亿的特殊专项债,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一些中央或地方认为比较重要、需要提前偿还的专项债,例如欠企业的账款、回收闲置存量土地的资金、商品房等等,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不至于让地产彻底崩盘。

虽然在一开始,中央对于地方化债的态度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在意识到部分地方债问题解决难度过高后,这一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变。毕竟中央不能直接解决地方债,因为这会给地方传递一个“不管我们怎么负债,反正中央都会给我解决”的错觉,所以中央需要让地方意识到债务问题不是小问题,同时还要通过调控给到地方一定的处理空间,毕竟债要真的崩了,造成的问题只会更大。

当然,考虑到有的观众可能对于这些比较官方的说法难以彻底消化,这里我就用比较简单的方式重新给大家谈一下:对于地方债,中央给到的指示本质上就是6个字——用时间换空间。先通过提高显性债务的额度,让地方政府先有一笔钱用来处理紧急事务,延后地方债务问题带来的时间线;接下来提高原本债务的偿还时间。

比如原来要在2到3年内还清的债务,就给你延后到5到8年,这样每年要偿还的债务规模就变得更少了;接下来减轻债务的利息,把一些年息6%或者8%的债务,通过谈判或者直接调控的方式下调到2%到3%,甚至直接免掉这一部分的利息。因为按照目前的情况,能还上本金就不错了,要是利息彻底压垮了地方财政,到时候拿不到钱,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

而地方显然也在积极配合中央,对于部分原本不公开的隐性债务,公开并将其转化成显性债务,减少每年不必要的开支进行节流,最后就是盘点地方手头上已有的优质资产,并将其打包,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抵押掉部分债务。至少目前来看,化债流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唯一麻烦的就一个点:城投公司该如何妥善处理。

首先,就是有关于城投债规模的大小,一直都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城投债规模超100万亿,有的人则统计出约为60万亿,但无论哪一个数字都远超过地方政府可以承受的上限。可以想象,在这种规模之下,城投公司的数量也是一个海量的数字,直接让这些公司倒闭或者清退,多少有点“一刀切”的味道。

所以在综合考虑后,政府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推动城投公司开始转型,让这些原本通过土地财政躺着赚钱的公司接受全面市场化的改造,同时,对于一些同质化严重、业务量较少的城投平台进行合并重组或者清理注销。

说到底,这些年的大基建不仅带来了负债,也带来了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遍布全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路、城市公园、博物馆、旅游景区等等,这些本质上也是资产。但问题在于如何盘活这些资产。地方政府在营收和财政方面的转型迫在眉睫,由此也就引出了视频的第三点:因为地方债间接或直接造成的影响。

这里我们就回到开头的第一句话,明明GDP在增长,为什么你却觉得周边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首先大家要清楚三个点:

第一,GDP持续增长,并不代表着所有行业都在扩张,同时正在扩张的行业可能并不是与你相关,或者你可以参与的行业。也就是说,增长的这部分只和行业相关的人有关,而非行业相关的朋友无法感受到增长带来的变化。而在如今的变革之下还能持续增长的行业大多数都是更为高效,并且和提高生产力相关的行业,这代表着资源正在被集中,并且以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运转着。

第二,地方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地方债问题,而不是继续加码一些无用投资,这就会导致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减少,资金的周转率降低。简单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能赚到的钱的范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在经济流动当中产生的GDP都和你强相关。比如新能源车,你作为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但制造产品过程当中的经济效益,以及更多的工程师岗位,还有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顶多是间接,而不是直接影响到你。

第三,GDP增长并不代表着利润增加,可能只是规模变大,但利润不变,甚至利润减少,这就会让企业没有多余的钱投资到其他行业,也就是所谓的市面上的热钱减少了。

相比之下,房地产及大基建项目就不同了。建设一个小区不仅仅是买地这么简单,还要建造公路、建造周边的配套设施,以及一些看不见的理财产品,还有土地财政回收后带来的下一个基建项目。如果你恰好是被拆迁地区的人,那么你就有可能在没有任何劳动的情况下享受到拆迁带来的收益,而拿到大笔拆迁款的你,有可能超前消费,花掉这笔“大风刮来”的钱。

同样的,施工队的包工头、负责建材生意的A总、以及承包了物业的承包商,还有购买周边店铺的个人投资户,都有可能因此受益。这些人在短期内赚到高额的回报后,大概率会产生消费欲望和消费冲动,这些消费行为可以让市场当中流动资金的数量变得更加丰厚。

类似的情况在当年是比比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各行各业几乎处于过热和超载的状态。这个时候,大家对于回报的追求是远高于风险的把控,没有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加杠杆再投入到市场当中。

同样是一个亿,如果一年周转一次,平摊下来,每月就是800多万的流动资金;如果周转三次,那么每个月就变成2400多万,钱的数额没有增加,但市面上的热钱却多了3倍。然后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小门小户的自由职业者,以及刚毕业的打工者,你能赚的本质就是这笔在市场当中流动的热钱。

因为在这种环境下,公司缺的不是钱、不是业务,而是人,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去帮忙扩张、去抢占市场份额,为此愿意加大投入。

这30年的发展是疯狂的,是难以想象的,用30年走完了别人100甚至200年的工业进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几乎每个人都被“养刁了”,而现在是回到了正常状态。本来投资就需要看重风险,不是收益;本来拆迁户就是小部分人,而不是你身边随便一个朋友都可能是。

现在一下子回到均值,一部分人没有反应过来,财富大幅度缩水甚至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当然会更加理性,甚至变得保守。只能说00后的朋友刚好撞上了这个时代:最多的大学生、最少的热钱、相对理智的市场。

时代就是这样,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也不只是在中国出现,任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有过类似的历史。在这种历史转变之下,他们的工业品从代工变成了全球品牌,他们的文化跟随着工业品的脚步输出到全世界。

可能在5年、10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在2026年就开始勇敢地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场,或者以各种方式走向全球市场的从业者,就会变成10后眼中“踩中时代风口上升的猪”。但现实就是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84年黄克诚应要求谈一谈林彪,黄老发言震惊四座:这话只能黄老讲

84年黄克诚应要求谈一谈林彪,黄老发言震惊四座:这话只能黄老讲

春秋砚
2025-11-18 10:00:19
A股: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天涨到3946点,不出所料明天这样走

A股: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天涨到3946点,不出所料明天这样走

一只番茄鱼
2025-11-19 15:07:08
54岁于和伟演毛主席,这一次,他让唐国强和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54岁于和伟演毛主席,这一次,他让唐国强和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笔谈慧
2025-11-18 14:00:46
当初足协对陈达毅爱搭不理,现在陈达毅却要去踢世界杯了!

当初足协对陈达毅爱搭不理,现在陈达毅却要去踢世界杯了!

田先生篮球
2025-11-19 16:02:06
2锋线缺阵 火箭首发5将冲5连胜 第三中锋进轮换?谢泼德坐稳第6人

2锋线缺阵 火箭首发5将冲5连胜 第三中锋进轮换?谢泼德坐稳第6人

替补席看球
2025-11-19 14:47:42
裹足不前!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成现代斯大林格勒,俄军未能巩固优势

裹足不前!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成现代斯大林格勒,俄军未能巩固优势

军迷战情室
2025-11-18 20:18:13
科学家挖出2000多年前种子,种植后,竟长出早已灭绝1500多年植物

科学家挖出2000多年前种子,种植后,竟长出早已灭绝1500多年植物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1-19 11:31:32
被曝和景甜闪婚才2个月,冯绍峰再次官宣喜讯,赵丽颖也高攀不起

被曝和景甜闪婚才2个月,冯绍峰再次官宣喜讯,赵丽颖也高攀不起

小张帅
2025-11-19 14:46:05
爆发!杨瀚森爆砍9分5板3助1帽创新高,超周琦成易建联后中国第一人

爆发!杨瀚森爆砍9分5板3助1帽创新高,超周琦成易建联后中国第一人

818体育
2025-11-19 15:40:16
郑丽文提“一国两区”,蓝营民调大涨;民进党没招了,再打抗中牌

郑丽文提“一国两区”,蓝营民调大涨;民进党没招了,再打抗中牌

前沿天地
2025-11-18 14:47:14
央5播江苏女排VS山东,开球时间确定,张常宁PK杨涵玉,谁能夺金

央5播江苏女排VS山东,开球时间确定,张常宁PK杨涵玉,谁能夺金

体育大学僧
2025-11-19 10:43:23
刘传兴被交易?山西官宣,公布赛季名单,杜锋点名,还剩2年合同

刘传兴被交易?山西官宣,公布赛季名单,杜锋点名,还剩2年合同

乐聊球
2025-11-19 11:19:11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泠泠说史
2025-10-24 15:44:20
在美失联超3周的女留学生已找到,父亲为女儿报平安

在美失联超3周的女留学生已找到,父亲为女儿报平安

现代快报
2025-11-18 23:40:05
NCAA历史首次!中国两将同时登场:王俊杰4+3+4+2 赵维伦5+4

NCAA历史首次!中国两将同时登场:王俊杰4+3+4+2 赵维伦5+4

醉卧浮生
2025-11-19 13:04:53
给口碑最好的10部谍战剧排名:《沉默的荣耀》第10,第1实至名归

给口碑最好的10部谍战剧排名:《沉默的荣耀》第10,第1实至名归

皮皮电影
2025-11-19 13:55:03
短羽绒服+阔腿裤今年冬天又火了,这样搭配减龄不说还更时髦!

短羽绒服+阔腿裤今年冬天又火了,这样搭配减龄不说还更时髦!

马三妮
2025-11-19 16:14:41
朱元璋登基后赏赐姐夫,姐夫跪地只求回乡种地,承诺此生不进京城

朱元璋登基后赏赐姐夫,姐夫跪地只求回乡种地,承诺此生不进京城

晓艾故事汇
2025-11-18 17:12:56
风向真的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其实力

风向真的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其实力

铁锤简科
2025-11-04 11:31:17
国足的选人标准是什么?汪士钦是怎么被选上的,他符合标准……?

国足的选人标准是什么?汪士钦是怎么被选上的,他符合标准……?

田先生篮球
2025-11-19 16:19:50
2025-11-19 17:32:49
流苏晚晴 incentive-icons
流苏晚晴
爱分享的小仙女
11463文章数 68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头条要闻

网红"橙子姐姐"被指在柬失联多日 柬方通报:其已被捕

头条要闻

网红"橙子姐姐"被指在柬失联多日 柬方通报:其已被捕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亲子
数码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陈嘉桦,不慌不忙的惊艳

亲子要闻

马筱梅解释为什么箖箖保姆是男生,sam是大s亲选,汪小菲不忍辞退

数码要闻

安钛克推出FLUX M机箱:预装6风扇+多面透风强化散热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