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对中国导弹起步帮了大忙,从零开始搞出东风系列和长征火箭,奠定基础。
导弹程序从1956年起步,到1960年代就出成果,东风导弹一步步从短程到中程,技术积累下来,现在高超音速这块也沾光。
没有钱学森带头,中国的国防科技起步得晚多少年。
2024年12月12日,美国陆军搞了LRHW高超音速导弹的试射,这次用移动发射装置,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太空部队站放出去。
导弹速度5马赫,射程2776公里,端到端飞行测试成功。这是年内第二次,之前6月28日在夏威夷太平洋导弹场也试过一次。
LRHW又叫“暗鹰”,本来2019年就开始研发,陆军版计划一两年内服役。海军版准备装驱逐舰和核潜艇上,增强海上火力。
美国在高超音速上一直落后中国和俄罗斯,试射失败过不少次,这次连续成功,军方挺兴奋的,打算部署西太平洋,针对中国啥的。
美国刚公布这事没几天,湖南卫视放了个,公开中科院的MD-19高超音速飞行器。
MD-19是临近空间宽域型,高度20到100千米,速度0到5马赫以上,能做6g过载机动。投放方式用双尾蝎无人机或高空气球,测试重点不一样。
里还有款MD-2X,可能是MD-22的变体,MD-22早在2022年珠海航展亮相,重量4吨,速度7马赫,航程8000公里,也能6g机动。
中国这波公开,时机卡得准,就在美国试射后,媒体说这是回应,展示实力。其实,高超音速武器分助推滑翔、吸气式和空天飞机,中国这些属于助推滑翔型,但有突破。
美国投资百亿美元在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上,俄罗斯、英国、法国也跟进,大家都想掌握这技术,能在战场上占大便宜。
中国不光军用,还想民用,比如缩短航空运输时间,跟波音的高超音速客机概念似的。
为什么中国这么快公开?可能是巧合,但更多是战略回应,美国试射成功,中国就亮底牌,告诉世界我们不落后,甚至领先。
外媒分析,这反映中美竞赛,中国测试次数多,美国追赶中。中国领先在材料耐热和机动控制,美国短板在可靠性和部署速度。
事件后,美国媒体关注中国进展,觉得威胁增大。中国公开后,国际上讨论热烈,说这会加速军备赛。
美国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测试,海军版装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中国MD系列继续迭代,结合卫星导航,提升精度。
话说回来,这种快速反应,显示中国自信,不想让美国独大。
技术上对比,LRHW射程有限,海军版强在舰队整合,中国宽域飞行速度范围广,机动性好。测试场地从西北沙漠到沿海,设备运输用卡车。
未来布局,美国2025年在澳大利亚部署,针对中国南海。中国扩展民用潜力,航空运输加速。事件凸显科技赛跑,双方实验室到实地验证参数。
2025年4月,美国陆军公布测试安排,5月在夏威夷全流程飞行,8月首次海外部署澳大利亚。
海军推进舰载版,2025年内装驱逐舰。
中国MD系列实验增多,2025年9月3日阅兵展示更多高超音速导弹,如DF-17和DF-26D,核威慑部分有新系统。
阅兵上,展示AI无人机和核潜艇,强调威慑力。军事竞赛远没结束,美国预算在2026年投39亿美元在高超音速,导弹防御局也跟进。中国领先,核武器预计在2030年超过1000枚。
参考资料:
1、美国防部:成功试射常规高超音速导弹 观察者网 2024-12-13
2、美计划在欧亚部署“暗鹰”高超音速导弹 或为最危险决定之一 央视新闻 2024-12-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