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鹰教育绘本沙龙:从《大嗓门妈妈》到《生气汤》,传递温暖育儿经
“一张揉皱的 A4 纸,再展开也回不到最初的平整;孩子被吼后心里的伤口,即便道歉也难抹去。” 近日,扶鹰教育优秀学员、家庭教育指导师潘志华老师,带来 “绘本里的育儿经——大声吼叫不如温暖拥抱” 亲子阅读沙龙,让家长们在绘本共读中找寻到家庭教育的真谛。
依托扶鹰教育 “看见孩子、温暖陪伴” 的教育理念,潘老师通过《大嗓门妈妈》《生气汤》两本绘本,带领家长读懂情绪教育的重要性,沙龙不仅戳中家长育儿痛点,更让大家收获改变的力量,家长反馈 “既治愈又实用,这正是扶鹰教育的温度”。
绘本引共鸣:扶鹰理念让家长读懂 “吼叫的伤害”
沙龙伊始,潘志华老师以《大嗓门妈妈》为切入点,解读 “企鹅妈妈吼碎小企鹅” 的情节时,结合扶鹰教育 “情绪无小事,伤害会留存” 的理念,用 “缝补的针脚”“揉皱的 A4 纸” 作比,让家长直观感受吼叫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扶鹰教育常说的,孩子的心灵很敏感,每一次吼叫都是一次隐形伤害,即便事后道歉,痕迹也不会消失。”
这番解读瞬间引发共鸣,现场家长纷纷分享感受。“以前总觉得吼孩子是‘为他好’,今天听潘老师讲,再想到扶鹰课程里说的‘孩子会模仿家长情绪’,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一位三年级学生妈妈刘晓宇红着眼眶说,“上周孩子因为写作业慢,我吼了他,他躲在房间哭,现在想想,他当时得多害怕。”
张芳华女士也感慨:“扶鹰教育一直强调‘共情孩子’,但我总做不到。今天看《大嗓门妈妈》的故事才明白孩子被吼时的无助,以后一定控制情绪,多听孩子说。”
之后,潘老师提及扶鹰研修班的 “不吼不叫” 课程,教家长分析吼叫成因、掌握 “停止吼叫三步骤”。
故事传方法:扶鹰式引导教家长化解孩子情绪
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扶鹰教育一直提倡,孩子生气时,不用讲大道理,而是陪他一起‘释放’。就像煮‘生气汤’,哪怕只是一起大喊、做鬼脸,都是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潘老师说。
简单实用的方法,让家长们跃跃欲试。“我家孩子一发脾气就摔玩具,以前我只会批评他‘不懂事’,现在知道可以用扶鹰这种‘陪伴式疏导’的方法。” 一位爸爸兴奋地说,“今晚就和孩子一起煮‘生气汤’,试试不用吼叫解决问题。”
另一位妈妈则结合扶鹰课程分享:“之前学过扶鹰的‘情绪急救法’,今天潘老师讲的《生气汤》,其实是换了种更有趣的方式。以后孩子生气,我就陪他画画、读绘本,用他喜欢的方式化解情绪。”
课程获认可:家长亲证扶鹰实践班的疗愈力
沙龙中,潘志华老师介绍扶鹰智慧父母实践班与研修班时,分享了自己带母亲参与实践班 “情绪疗愈环节” 的经历:“在扶鹰实践班,家长扮演‘吼叫者’和‘被吼孩子’,沉浸式体验后,我和妈妈抱着哭,多年的隔阂一下子没了。这就是扶鹰教育的魅力,不仅改善亲子关系,还能修复家庭情感联结。”
沙龙结束后,家长们的反馈充满感动与认可,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对扶鹰教育理念的认同。
程远超女士表示:“扶鹰教育总是能从细节打动家长。今天潘老师讲的方法,简单又好操作,我已经把‘少吼叫、多拥抱’记在笔记本上,还转发给了同样在学扶鹰课程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进步。”
还有家长期待更多扶鹰活动:“希望扶鹰多办这样的沙龙,潘老师结合绘本讲扶鹰理念,比单纯听课更易理解。以后有实践班、研修班,我一定积极报名,跟着扶鹰做智慧父母。”
正如潘志华老师在结尾所说:“扶鹰教育一直坚信,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家长的温暖拥抱,比任何严厉的吼叫都有力量。希望大家都能带着今天的收获,用扶鹰的理念陪伴孩子,让爱不再有伤害。” 这场沙龙,不仅是一次绘本分享,更是扶鹰教育理念的生动传递,让更多家长明白:好的教育,藏在每一个不吼叫的瞬间、每一个温暖的拥抱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