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建将会成为未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认为,房地产行业新模式下,居民自建模式值得推广,不仅能真正实现以需定建,实现零库存目标,还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年8月,中办、国办正式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也就是说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首先投资运营的项目要有价值,避免对于土地财政以及中央财政的高度依赖。城市更新的一个原则是“项目周期内,资金可以实现自平衡”,意味着项目投资要保证不能半途而废,效率低下,不能做面子工程,关键要有产出,具备产业发展的动能。
第二、“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政策首提原拆原建,标志着我国城市更新模式从“政府主导拆迁”向“居民自主参与”转型,老旧房改造告别“政府包办”,居民自主权升级。且居民自建模式优势明显,部分城市已经试点成功。以武汉青山区21街坊项目为例,这个项目是以“住宅合作社”的模式来推进,坚持居民主导、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组织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并得到全体居民的支持。项目落地过程中共具备五大优势:
1、 近两年,小区先后发生多起居民厨房、卫生间的天花预制板保护层突然脱落,险些伤及居民的情况,居民群众要求拆迁、改善房屋意愿强烈。找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确定为C类危房,合作社通过3轮入户调查、2次社员大会,最终134 户居民100% 签署改造协议。真正的实现以需定供、以需定建、供需精准匹配,项目的推动不是政府主导,而是由居民主导。
2、合作社模式是为自己建房,整个过程民主决策、管理,每个社员都有监督权和建议权,所以在房屋的户型设计、价格等方面会更符合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合作社对住户的需求进行了归纳,从居民切实的使用需求出发,做到“一户一方案”,最终确定的户型是33平方米到93平方米,共7种户型产品。
3、武汉青山区21街坊项目从“启动申报”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了7个月,而传统的拆迁改造流程可能超过2年,项目推动效率大幅提高。
4、武汉青山区21街坊项目的资金来源采用“三个一点”模式, 居民补缴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市场化销售一点。居民通过适当增加面积的模式交纳部分费用,另外还有106套的房子可以通过市场化销售回笼部分资金,基本上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自闭环的要求。
5、武汉青山区21街坊项目改造后社区绿化率达到30% ,并且配套了养老、托育、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实现“15分钟生活圈”。
由此看来,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对于房地产行业也是利好,卸下了土地财政的包袱,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配套功能。而支持原拆原建、自主更新,在房地产新模式构建的导向下,能真正实现以需定建,实现零库存目标,还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从居民自建模式试点成功的案例来看,核心在于容积率的扩容,这一点也值得部分头部城市借鉴参考 。
—关注同策研究院视频号—
—年报下载—
声明:本同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内容版权、报告发布等最终解释权归同策研究院所有。所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严禁在任何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录音、录像)传播本同策研究院公众号刊发的所有内容。抄袭、盗用及篡改我司发布内容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大家监督举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疑问请联系邮箱songxuemei@tospur.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