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方淑敏 覃嘉鑫 摄影报道
融江河畔,鹭鹚洲上。一项运动划破了融江平静的湖面。
划龙舟,当地又称“扒龙舟”。
资料图片
融安龙舟始于清朝道光年间,一直延续至今,是当地传统体育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品牌赛事。
9月4日,记者来到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村采访时,从鹭鹚洲村委会副主任吴日谦、融安县级龙舟制作传承人尹景舟妻子等人的讲述中,感受到融安人对龙舟赛的痴迷。
9月4日,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民俗馆拍摄的龙舟。(覃嘉鑫 摄)
吴日谦介绍,鹭鹚洲的龙舟不用买,洲上就有制作龙舟的师傅。这位大师叫尹景舟,是木工界的翘楚。“今年,尹师傅制作的龙舟大概有15条,制作一条龙舟仅需4天。”吴日谦语气轻松,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走进尹景舟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条龙舟。其中一条高高架在空中进行晾晒,另外两条已完成上色、抛光、上漆等步骤,新船油光锃亮,十分亮眼,未完成的船只还能嗅到香杉木的芬芳。
9月4日,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民俗馆拍摄的龙舟龙头。(方淑敏 摄)
据介绍,制作龙舟一般选用结实耐用的杉木。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例如船体的弧度、龙头和龙尾的雕刻、船桨的安装等。尤其是船体的弧度,会直接影响到龙舟在水中的速度与稳定性,这些都需凭借师傅多年的经验来精准把控。
吴日谦介绍,一般离得近的周边村庄就直接来料加工,若是跨县或者路途遥远,尹师傅都会亲自上门。记者在采访当日并未见到尹景舟本人,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最近尹师傅龙舟制作订单火爆,在第一时间接到外县的龙舟加急订单,就立即动身上门制作龙舟。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又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融安县鹭鹚洲民俗馆,一楼的农耕文化和二楼的龙舟文化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展馆内容涵盖融安龙舟赛事简介、龙舟制作工艺、著名鼓头介绍以及龙舟“起水”仪式等丰富内容。
9月4日,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拍摄的尹景舟制作好的龙舟。(方淑敏 摄)
龙舟“起水”有讲究。举行龙舟比赛前,置于岸上的龙舟要放入水中,但不能讲龙舟下水,“下水”有沉入水中之意,不吉利,因此称龙舟“起水”。龙舟“起水”时会举行仪式,先杀鸡烧香 祭祀 ,然后用洗米水浸泡柚子叶,用此水洗手,并喷洒龙头、龙身和龙尾。主事者口中念念有词,多是一帆风顺、大吉大利的言语。 祭祀 完毕,燃放鞭炮,主事者大喊,龙舟“起水”!龙舟“起水”后,村民主动集资或商家赞助,船手们开始训练,并集体开饭,直至龙舟比赛。在训练时期,如相遇外村的龙舟,各自绕龙舟一圈后, 两尾相会 ,以示两龙相好交会,意为繁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希望每年都能举办龙舟赛,把我们融安的龙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传承龙舟文化,让龙舟团结拼搏的精神影响融安的每一代人。”吴日谦站在融江边坚定地说道。
9月4日,在融安县浮石镇鹭鹚洲民俗馆拍摄的满墙荣誉。(方淑敏 摄)
如今,融江河上,龙舟竞渡依旧。随着近年来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龙舟赛事越来越多,对龙舟的需求增加了,让像尹师傅一样的老手艺人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025年“广西龙超”——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即将开赛!让我们逐浪融江,共赴龙舟之宴会!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值班总编:滕以洪值班校对:郑思敏
责任编辑:李朝杏责任校对:潘 毅
责任监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联系电话: 6960029
海报:郑思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