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成长的旅程里,总有一些声音似潺潺溪流,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他们,就是我们的教师。在这个金风与硕果共舞的美好时节,第41个教师节正带着满满的温情与敬意悄然走来。为此,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推出“教师说”专题报道,诚邀老师们打开心扉,分享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教育故事,让温暖与感动在字里行间流淌。
不一样的色彩,一样的光芒
张店区科苑小学 周倩倩
在金风送爽的时节,回首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时光,我愈发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看见每一个独特的灵魂,并为他们点亮那盏属于自己的灯。在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回族男孩小伟的故事,便是这信念最美妙的回响。
小伟是个很矛盾的孩子。若是单看成绩单,他无疑是让人忧心的:基础薄弱,写字常常“缺胳膊少腿”,阅读理解也颇为吃力。但若你走进我们的课堂,又会看到另一个他:一双眼睛总是亮晶晶地追随着你,听到提问时,他总是最先举起手的那一个,尽管答案可能不尽完美;班级里的任何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努力地想为小组贡献一份力量。他是一个在学习跑道上有些磕绊,却始终奋力向前、渴望为集体喝彩的孩子。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怀揣着一种炽烈的渴望——渴望被认同,渴望融入,渴望找到自己的价值。
转机发生在我们学习“传统节日”这一单元。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着春节的饺子、中秋的月饼,气氛热烈。我注意到,小伟比平时更加兴奋,身体坐得笔直,几次欲言又止。我立刻捕捉到了这个信号。
我微笑着对全班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就像彩虹有七种颜色一样,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抹独特的色彩,汇聚在一起才格外美丽。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愿意为我们分享一种不一样的‘颜色’呢?”
话音未落,孩子们的目光便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小伟。这一次,他没有犹豫,那只手坚定地举在空中。我向他点头,他“腾”地站起来,脸上带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混合着紧张与自豪的光彩。
“老师,同学们,我是回族人。我们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叫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过开斋节的时候,清晨我们会沐浴净身,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去清真寺做礼拜。家里会飘满油香和馓子的香味,我妈妈做的油香,一层一层的,又香又酥,是我们最喜欢的味道。而且,我们一定会把好吃的分给邻居和好朋友,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
他顿了顿,继续介绍古尔邦节的意义,讲述过节时会宰牲,并把肉分给亲朋好友和需要帮助的人,让大家都能分享节日的快乐。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完全被带入了那个充满异域风情又温暖质朴的节日氛围里。当他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之后,是自发爆发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小伟,太厉害了!”
“哇,油香听起来好好吃!”
“分享这个传统真好!”
赞叹声此起彼伏。小伟站在一片赞誉声中,他的背挺得笔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因为写错别字而窘迫的孩子,他是一个文化的讲述者,一个自信的发光体。
这个契机,成了小伟学习的转折点。来自全班的认可,为他注入了巨大的信心。他学习更加主动,虽然基础依旧需要慢慢夯实,但他眼神里的光更亮了,脚步更坚定了。他成了班级里一个小小的“文化大使”,同学们因为他而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也因为这份独特的身份找到了无可替代的自信。
这个故事,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体悟。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它可能暂时被成绩的薄雾所掩盖。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是要做一个耐心的“勘探者”,去细心发现并小心擦亮这些深藏的宝藏。
对于小伟,他的民族文化不是他需要额外解释的“不同”,而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他自信的源泉。我的工作,就是为他创造一个足够安全、包容和欣赏差异的环境,让他的这份财富有机会展示出来,成为被大家赞叹的亮点,从而反哺到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是一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美丽旅程。我愿意永远做那个擦星的人,用尊重、理解与爱,细心擦亮每一颗看似蒙尘的星星,看他们自信地闪烁出独一无二的光芒,照亮彼此,也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敏 徐鹏 曲心健 周文慧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