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刚坐上帝位,就得罪满朝文武,一件比一件招人恨,他就是曹丕。曹操尸骨未寒,曹丕就接连干了两件折寿的事,一件比一件招人恨。
曹丕不惑之年就撒手西去,后人说他折寿,究竟是哪两桩事让他背负“大逆不道”恶名?
有人说,天道有轮回,因为父亲不守常礼,他自己更不留情面;也有人说,是命里有时终须有,曹丕生性多疑,早自种下祸根。可到底是哪两件事,把他早早送进棺材?
第一件,真有违人伦。曹操好色,钟爱人妻,儿子曹丕却不止承袭父业,还把一堆妾室从父亲后院连根拔起。
甄宓曾是袁熙的妻子,倾国倾城,曹丕第一眼见她就动了心,公然把她从曹操府里抱回去,立为贵人。有人疑惑:曹丕这样的“壮举”,是巧立名目,还是真心相爱?
可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大逆不道。曹操的尸骨都没凉透,就把父亲的妾室占为己有,突破了几千年来的伦理底线。
一次曹丕病卧殿中,卞夫人担忧儿子病情,特地来探视。见他身边站着几个曾服侍曹操的妾室,愤怒近乎失控,“你这是猪狗不如的事!
”卞夫人大骂曹丕。她当众撕毁儿子的帷帐,咬牙切齿地说:“此女我不舍,可你无耻!
”这声骂恐怕惊动满殿,卞夫人破口大骂的模样,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可她说得一针见血:曹丕抛弃孝道,把父亲的妾室当成私产,人伦何在?
葬礼未了,朝中却已筵席连连。曹丕祭毕父亲,只是象征性停了三日,就命人布宴,犒赏军旅,与群臣把盏言欢。
可礼法明明要求三年守孝,连饮食都要简朴,可他却是旌旗招展,乐队喧哗。人们咬牙切齿地说:“曹丕不守丧,简直逆天而行。
”也正因这第一件事,让曹丕在人心里埋下了不祥种子。
第二件,更是残酷无情。自古帝王之家,兄弟如手足,可曹丕却用手足相残。
曹操选他继位,曹植却才华横溢,文采风流,深得曹操和卞夫人宠爱。曹丕自然忌惮:人前兄弟情深,人后却暗暗较劲,谁都看得明白。
于是他先清算曹植的谋士,搞得曹植光杆司令;接着又找借口,把曹植赶出京城,落得形单影只。
在外的曹植,身边无人,只能酗酒压抑,醉里常言得失。不料一次醉后失言,泄露对朝政不满的话语,消息很快传到曹丕耳朵里。
有人问:“曹植醉酒说了几句激愤之词,算大罪不?”曹丕等着这话落地,立刻下手。
曹植被押回洛阳,关在狱中等候处置。卞夫人苦苦哀求,说曹植是同胞弟,可别断手足之情,才保下一命。
曹丕心软了一下,却硬生生把曹植的爵位一削再削,最后将他软禁在彭城,寓意废黜。曹植心如刀绞,不久病逝,年仅三十出头。
再看曹彰,另一弟弟,没做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也被剥夺兵权,边缘化安排到外地,回京后不久就重病而亡。兄弟二人相继死去,曹丕脸上始终挂着冷笑,心里却也留下阴影。
因果再清楚不过:曹丕高估了自家兄弟的容忍度,也低估了人心反噬的力量。他以为把人打压到死角,就能稳固基业,结果却在阴影里累积怨恨。
他不守孝礼、连累母亲破口大骂,兄弟相残、冷酷无情,谁能替他挡回这些怨气?
有人问:“曹丕这样折寿的举动,真能招来天谴吗?”我们无法回答,但人心凉薄、怨气腾腾,本就是早逝的劫数。
曹丕仅坐了七年帝位,就重病而亡。他弥留之际还嘱咐:“勿立碑,不建坟,一切从简,葬于首阳陵即可。
”似乎心知身败名裂,来世再无立足之地。
曹丕折寿,却似乎早在他折辱父亲、迫害兄弟之时,就已注定。千古一帝,短命又多恨,或许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国志·魏书·曹植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