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录》记载的张璿履历
据《登科录》记载:
张璿,贯河南河南府永宁县民籍,县学生。治易经。字天政。行二,年二十一。十月二十五日生。
曾祖士益,祖论,父鼎延,少卿,母廉氏。
具庆①下
娶郭氏,继娶史氏。
河南乡试第二十五名
会试第二百六十一名
《登科录》
【具庆】:科举考试时填写履历表,父母俱在就写具庆。
【注释】:①具庆:科举考试时填写履历表,父母俱在就写具庆,因以具庆指父母健在。②重庆:祖父母、父母健在称重庆。
【释义】在说具庆的时候,是指父母都健在;在说重庆的时候,是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点评】父母健在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父母和祖父母都健在就是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附录
1.张璿之父张鼎延
张鼎延,字慎之,号玉调,河南省河南府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人,明朝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行人、兵科给事中。崇祯年间,升任兵科都给事中、降调行人司副,转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吏部验封司郎中。明亡后归附清朝,授考功司郎中。顺治四年,升任太仆寺少卿。次年改大理寺少卿。顺治七年,升任大理寺卿。次年改工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顺治九年,为兵部右侍郎。次年致仕归乡。
2.清康熙三十一年《永宁县志》卷四 人物志
张璿,顺治己丑科(1649年)科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历升吏科都给事中,以乞养回籍。丁忧,服阕,补礼科都给事中。转湖广分巡长沙道,裁补广东分巡岭南道,裁补江南分巡庐风道,以病归。
3.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 人物志
张璿,字越青,顺治己丑进士,历官凤庐颖道。时兄琯方补户曹,尝以永宁荒残,地粮失平,偕计奏请存恤减征。语详《存真集》。
4.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巻六十八 列女下 河南府
庐凤道張璿妻郭氏,永寧人,年十四归于璿。明崇祯末流贼逼城,语璿曰:“妾得侍君子,不幸遭贼变,万难自全,请先毕命君前!”遂投城下池水而死。璿后中顺治丙戌进士,授庶吉士,历任江南庐凤道。
順治二年旌表。
5.维基百科
張璿,顺治进士。
張璿,字在茲,河南永宁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顺治六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未散馆。特改兵科给事中。官至江南庐凤道。
参考文献:
朱汝珍《词林辑略 卷一》,页五, 清代传记丛刊, 学林类(18), 明文书局发行。
6.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人物志
张璿,字天政,号越青,玉调第二子。赋才通敏,天分颖异,日记诵累千百言,能诗,尤工五言古体。通古文史鉴,暗诵不讹一字。弱冠,举河南戊子乡试。明年巳丑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乙未升吏科右给事中,升吏科左给事中。丙申升吏科都给事中。
丁酉因双亲偶恙,兄弟俱仕,温定为艰,抗疏求归养亲,蒙旨予归,出都门,自宰执以下赠以诗者五十余人,时论荣之。抵家,罢有司一切干谒,瞻依膝下,即老莱斑衣舞不啻过也。人谓之纯孝天植云。
在垣时,风采奕奕,望者以为长孺次卿复生,先后三载,凡本朝数年未举之旷典,经其釐定,确有成画。如在兵垣,协理第一次军政。在吏垣,协理外计,又协理第一次。汉官京察而尤难者,管理满官,初举京察掣肘多端,同列多有慑于威,而囁嚅旨韦者独一引而乘之。朝廷之法度,即有为劾斥以罢者,亦俛首而各服其公,其抗章多见采纳,屡被温纶如好生关,圣德之大,专擅非抚臣之宜,一疏参巡抚刘弘遇,问断大辟,径自籍没,有伤天地好生之心。总督佟养量曲为回护,疏参后屡经驳查,吏部堂司俱罚俸有差。养量、弘遇后俱以甄别降调。
沁河屡岁冲决,一疏清河内隐漏河道银一千二百两,怀民永利赖之也。如婪弁张瞻百足虫也,营钻总督标下中军官城狐社鼠,莫可谁何!列款特参,追拟城旦,三省称快。洎变本县粮石为地亩,修入《赋役全书》,使小民便于稽查,而狡胥不得上下其手,关系桑梓甚重。
至于陕西总督金砺举荐方面与巡方刺谬,遂疏参总督降级。其尤难者,京察直纠兵部左侍郎原毓宗,礼部右侍郎李奭棠,不避权贵。又纠吏部主事范光文,即同年亦不少为瞻顾,长孺次卿之望不虚也!配郭氏,庚辰殉流寇之难,烈妇也,建坊旌表。
7.《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正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以下简称《索引》),是载录明清两朝进士的工具书。书中以明清两朝进士题名碑录为依据,既按科分顺次,分三甲编排,又按姓氏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名录,对其科分、名次、籍贯一一著录,实为查检两朝进士科分、名次与籍贯最为方便的一部工具书。然而著录亦有误处,兹订正如下:
418页张璿条:
张璿,江南永宁,清顺治6/2/75。
按:清江南无永宁县。核之《碑录》顺治六年己丑科:张璿,河南怀庆府永宁县人。此云永宁县属怀庆府,系误,应为河南府。见顺治《河南府志》、《明史 地理志》。雍正《河南通志》亦载张璿为河南永宁县人。《索引》所载江南永宁为河南永宁之误。
8.吕友仁 著 《中州文献总录》下 卷二十七:第1098页“张璿”
张璿 字天政,永宁人。鼎延次子,王铎婿。康熙初官吏科都给事中。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
《琅华馆帖》二卷,张璿辑刊。此其三世与王铎唱和之诗,往还之牍,汇为二卷刻石。上卷与其祖葆一书二通,诗十首,张缙彦、张鼎延、张璿三人之诗。鼎延所作《张中丞蜀事小传》叙其祖葆一抚蜀时平农民起义战绩,王铎书之,而以其父鼎延临古帖自寿诗附焉。下卷是王铎与其父及璿十四札唱和诗及金门山纪略,张论、张讃、张鼎延、张琯登金门山绝顶诗,王铎自跋其后。又有其父书学《圣教序》。张氏世有科名显宦,与王铎姻亲,所居金门山,修竹茂林,中缠一水,自金门之麓,泻入洛涧,川流竹韵,有淇源渭川之致,其父作记,在顺治八年,不无人事升沉,世代沧桑之感。有康熙间张氏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著录。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