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今年45岁,是一个小县城的出租车司机。人老实,话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身体一直还算硬朗。直到去年冬天,他发现自己“下面”有点不对劲——包皮里老是有分泌物,味道难闻,洗也洗不掉。起初他以为是“上火”或者“炎症”,就自己买了点消炎药膏抹,结果越抹越严重。
后来,他发现龟头上长了个小红点,不疼不痒,也就没当回事。可几个月过去,红点变成了溃疡,还开始渗血。他这才慌了,去了县医院。医生一看,脸色就变了,建议他赶紧去省城大医院做活检。老周一听“癌”字,脑袋嗡的一声,连夜去了济南。
结果出来了:阴茎鳞状细胞癌,晚期。医生告诉他,肿瘤已经侵犯了海绵体,必须做部分阴茎切除术,切掉整整4厘米。老周听完当场哭了:“我要是早点来,是不是就不用切了?”医生叹了口气:“你这就是拖出来的。”
一、阴茎癌早期的症状
很多人以为阴茎癌是“别人得的病”,其实它并不罕见,尤其在包皮过长、包茎、HPV感染、长期吸烟者中更常见。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3000例,其中60%以上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主要原因就是羞于就医、忽视症状、缺乏认知。
阴茎癌的5年生存率在早期可达80%-90%,而一旦进入晚期,生存率骤降至20%以下。老周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成千上万男性的缩影。
然而阴茎癌早期并非毫无征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1.包皮异常:如果男性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情况,且发现包皮内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甚至形成包皮垢堆积,同时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这可能是阴茎癌的早期信号。包皮垢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刺激阴茎黏膜,容易引发炎症,进而增加患癌风险。
2.阴茎溃疡:阴茎皮肤出现小溃疡,且久不愈合,边缘隆起,伴有出血、渗液等情况,要高度警惕阴茎癌的可能。这种溃疡可能不痛不痒,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它却是癌细胞侵蚀正常组织的表现。
3.肿块形成:在阴茎头部、冠状沟或阴茎体等部位触摸到硬结或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活动度差,这可能是肿瘤组织在不断生长。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会逐渐增大,影响阴茎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二、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阴茎癌?
HPV感染:HPV感染是阴茎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性传播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等都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保持单一的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措施,对于预防HPV感染至关重要。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阴茎局部清洁卫生,包皮过长或包茎且不经常清洗,容易导致包皮垢堆积。包皮垢中的致癌物质长期刺激阴茎黏膜,可诱发阴茎癌。所以,男性朋友们要养成每天清洗阴茎的好习惯,特别是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要定期翻开包皮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慢性炎症刺激:长期患有阴茎头包皮炎、阴茎溃疡等慢性炎症疾病,炎症反复刺激阴茎组织,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癌变。一旦发现阴茎有炎症,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避免炎症迁延不愈。
其他因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患有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能增加阴茎癌的发病风险。因此,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对于预防阴茎癌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预防阴茎癌?
预防阴茎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首先,要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于有阴茎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包皮过长、包茎、患有慢性阴茎炎症等,要增加体检频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其次,要积极接种HPV疫苗,虽然目前HPV疫苗主要针对女性,但男性接种HPV疫苗也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降低阴茎癌的发病风险。此外,一旦出现阴茎癌的早期症状,如包皮异常、阴茎溃疡、肿块形成等,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切不可像钟先生一样,心存侥幸,延误病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