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承担着防洪排涝、生态涵养及景观调节等多重功能,其水质状况不仅影响流域生态平衡,更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直接相关。当前河道水文条件差异显著,既有狭窄的城市内河,也有开阔的城郊流域,监测需求从局部点位预警到全域长期跟踪各不相同,因此需依托多样化检测系统实现精准监测。以下将针对四类主流系统的应用场景、核心构成及运行特点展开分析。
投入式水质传感器系统多用于河道局部关键点位监测,像城市排水管网出口、湿地衔接河段及中小型河道的污染敏感断面均适用。该系统将具备 IP68 防护等级的水质传感器直接投入水体,通过专用线缆与岸边主机连接,把电导率、pH、溶解氧等常规五参及 COD、氨氮等特征指标实时采集并传输至主机。传感器外壳采用 PPR 或 316L 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能适应 0-65℃水温环境,自动温度补偿功能可减少环境温差对数据的影响。安装时可根据河岸条件选择不同方式,抱箍安装固定于桥墩或护栏、侧壁安装嵌入河岸墙体、固定式安装直接锚定河底支架,整体部署流程简单且硬件成本较低。不过水体中的淤泥、悬浮颗粒物易附着传感器探头,会影响监测精度甚至损坏设备,运维人员需定期清理校准以保障数据有效。主机通过 4G 模块将数据上传至监测平台,工作人员在电脑端或移动终端可随时查看,实现对局部点位水质的动态掌控。
浮标式水质检测站主打开阔水域监测,如大型河道中段、湖泊及水库等无法依托岸边设施的区域。系统以浮标为载体集成监测模块,搭配锚定装置实现定点监测,核心构成包括传感器组、遥测终端机、供电模块及浮标本体。传感器组可按需选配溶解氧、pH 等参数设备,部分型号自带机械转动自清洁装置减少污染物附着;供电模块由 11W 输出功率的太阳能板与 60Ah 容量的 12.6V 锂电池组成,能满足无人值守下的长期供电;浮标顶部为 PC 材质半椭圆球(直径约 40 厘米),底部是铝合金半锥体,兼顾浮力稳定与抗冲击性;2.5KG 铸铁锚与 10 米尼龙绳组成的锚定系统,可将浮标固定于指定区域避免水流偏移。遥测终端机支持无线传输,上传频率可灵活调整,采集数据经处理后实时传至平台,工作人员远程即可获取信息,该系统不受岸边地形限制,能覆盖较大水域范围。
岸边水质监测站属于半永久性设施,国控省控河道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污染防控区域多采用这类系统。其主体为钢制或彩钢结构,部分设计成箱式可移动形态,降低建站成本且便于后期迁移,同时配备完善的供水、供电、防雷及防冻功能,能在 5-45℃、相对湿度≤70% 的户外环境稳定运行。系统内部划分为五大功能单元:采水单元通过浮筒式(随水位变化取水面下 0.5-1 米水样)或河床埋管式(避免水面杂物干扰)获取水样,采水泵流量大于 0.5L/min、扬程 3 米确保取水稳定;配水及预处理单元对水样过滤(过滤粒径 1-200μm)后分配给检测单元,常规五参无需额外处理可直接分析;检测单元可集成多参数分析仪,按需配置氨氮、COD 等检测模块;控制单元通过 PLC 调控采水、过滤及分析流程,触摸屏实时显示数据并支持继电器控制;数据传输单元支持 RS485、NB-IoT 等方式,传输周期最短可小于 1 分钟,确保数据高频更新。
云端数据管理平台是各类检测系统的核心中枢,主要作用是整合不同设备的监测数据,为管理提供可视化分析工具。平台具备站点管理功能,可对所有监测点位统一编号录入信息,快速查询站点位置、设备型号及运行状态;实时数据展示支持单站点参数查看与多站点数据总览,以 “一张图” 形式呈现全域水质状况;历史数据管理可存储长期监测信息,支持按时间范围查询、曲线生成及数据导出,便于分析水质变化趋势;预警功能可设置参数阈值,数据超限时自动触发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隐患。此外平台兼容行业通用通信规约,若用户需自建专属平台,可对原始数据解析后接入,无需重复建设硬件。
不同形式的检测系统各有适配场景,投入式系统适合局部点位快速部署,浮标式系统适配开阔水域,岸边站满足重点断面长期监测,云端平台实现数据联动应用。环境管理部门可结合河道特征与监测目标,选择单一系统或组合应用,通过科学配置监测资源,为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