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VD 诊断领域,诊断酶的活性是保障检测结果精准的核心,而冻干粉形态作为诊断酶常见的存储形式,其对应的保存方式直接决定了诊断酶能否长期维持稳定活性。只有精准掌握冻干粉保存方式的关键要点,才能为 IVD 诊断酶搭建坚实的 “保护屏障”,确保其在检测应用中发挥最佳性能。
核心要点一:严格低温控制,杜绝活性流失
冻干粉保存方式的首要核心是严格的低温控制。IVD 诊断酶冻干粉的分子结构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高温环境会加速酶蛋白的变性进程,导致活性不可逆流失。因此,在保存过程中,需将未开封的冻干粉置于 - 20℃以下的冷冻环境中,部分对温度要求更高的特殊诊断酶冻干粉,需进一步升级储存环境,且需要避免因冰箱制冷不稳定出现温度波动。从冷冻环境中取用冻干粉时,要遵循 “速取速用” 原则,若无法立即使用,需在 10 分钟内放回冷冻环境,防止室温暴露时间过长破坏酶活性。同时,需杜绝反复冻融操作,反复冻融会使冻干粉内部形成冰晶,割裂酶的空间结构,建议在首次取用前,根据单次使用量将冻干粉分装为小规格,分装过程在无菌操作台进行,分装后立即密封冷冻,从根源上避免反复冻融对酶活性的损害。
![]()
核心要点二:维持干燥环境,防范潮解结块
干燥环境维持是冻干粉保存方式的另一关键环节。IVD 诊断酶冻干粉具有极强的吸湿性,一旦接触潮湿空气,会迅速吸收水分发生潮解结块,导致酶分子聚集,活性大幅下降。在保存时,需严格控制环境的湿度,可在存储柜内放置湿度计实时监测,若湿度超出范围,及时开启除湿设备调节。未开封的冻干粉包装内通常配备硅胶干燥剂,需保留干燥剂并确保包装密封完好,若发现包装出现破损、漏缝,需立即更换新的密封包装,防止潮气侵入。对于已开封的冻干粉,每次取用后尽快完成密封,可采用 parafilm 封口膜额外加固密封,避免包装缝隙漏入潮气,同时每 3 个月更换一次包装内的干燥剂,确保干燥效果持续稳定。
核心要点三:做好避光防护,规范取用流程
此外,冻干粉保存方式还需配合全面的避光措施与规范的取用流程。部分 IVD 诊断酶冻干粉中的活性成分对光线敏感,尤其是紫外线和强光,会引发酶分子的氧化反应,破坏活性位点。因此,存储位置需选择阴凉避光处,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强光光源,可在存储柜内粘贴遮光板,或使用不透光的容器盛放冻干粉。在取用操作时,操作人员需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防止手部汗液、呼吸水汽污染冻干粉;取用工具如移液枪头、药匙等需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且专用专换,禁止交叉使用;取用过程中,冻干粉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分钟,取用完毕后立即密封并放回指定存储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酶活性的干扰。
![]()
总结:多环节协同,守护诊断酶活性
冻干粉保存方式是保障 IVD 诊断酶活性的关键载体,从低温控制到干燥维持,从避光防护到规范取用,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将冻干粉保存方式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才能有效延缓 IVD 诊断酶活性衰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体外诊断检测的精准性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诊疗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