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电动自行车早已成为上班族的“通勤神器”,灵活、省钱、不堵车。
但方便是真方便,糟心也是真糟心!有不少街坊吐槽,非机动车道不是被占就是压根没有,无奈只能上机动车道,不仅行车不安全,还容易被“电子眼”抓拍……
为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规范车辆通行秩序,今年南沙区启动中心城区重要通道综合治理工程,增设非机动车道。
目前进港大道(环市大道-港前大道段)最外侧机动车道改为非机动车道,并增设机非分隔栏杆,原位于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道恢复为人行功能,以保障行人安全。
对此有不少市民表示欣喜,认为这不仅能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还能从根源上改善“机非混行”的乱象,更能有效减少剐蹭、碰撞等交通事故,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
不过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有市民表示增设非机动车道后,公交车没法靠边停,只能直接停在机动车道上,乘客得在马路中间上下车,不仅要淋雨晒太阳,还得提防往来电动车,安全风险大增。
据了解,进港大道全长约5公里,沿线分布十多个公交站,每个站点均以白实线分隔出公交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受车道划分限制,公交车只能停靠在第二条车道。
乘客唯有横穿非机动车道才能上车,而这个车道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往来频繁,车速快、避让难,人车混行,安全隐患突出。
“公交车停在中间车道,人上下车就像在‘穿马路’,电动车嗖嗖从旁边过,太吓人了。”
更让市民头疼的是,雨天乘车,还得“蹚水”。
在南沙碧桂园附近的公交站,每逢下雨,路面便大面积积水,乘客要么跳着跨水洼,要么硬着头皮蹚水,不仅狼狈,还容易滑倒。
不只是乘客难,司机也叫苦。
公交车停靠第二车道时,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导致该路段频繁出现间歇性拥堵,加剧通行压力。
此外,市民吴先生指出,由于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护栏设计问题,部分路口机动车需从第二车道完成接近90度的大转弯,与直行的电动车“抢道”,极易发生碰撞。
因此吴先生建议,要么拆除部分护栏引导右转,要么调整车道布局,让机动车提前进入右转车道,减少与非机动车的冲突。
针对上述问题,南沙区交通运输局向媒体回应称,进港大道公交站与非机动车道的关系,参考了《广州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道过街设施设置指引(试行)》设置。项目将对公交车站人流组织形式按照最新指引,进一步优化行人乘车安全性和舒适度。
非机动车道的规范设置,本来是为了保障“慢行交通”的路权,让骑车人安心通行,但如果因此牺牲了公交乘客的上下车安全与便捷,甚至加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显然偏离了交通治理的初衷。
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优化,既严格遵循非机动车道设置指引,也充分考虑公交站点和机动车行驶的实际场景,减少机非冲突。
唯有让非机动车、公交车、社会车辆各行其道又互不干扰,才能让每一种出行方式都得到尊重,让道路真正成为服务市民的“安心道”。
*对了,如果您近期正在考虑南沙买房,想获得真诚靠谱的建议以及购房优惠,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我们,帮你在买房的路上省钱、更省心!
南沙部落1V1买房咨询
来源:今日关注
报料&商务+v:nsbulu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