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高,丹桂飘香,又是一年教师节。在这么一个特殊的节日前夕,浦东公安分局浦兴路派出所青年民警戴泓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到了学校。他身着藏蓝的警服,站在了母校的护校岗位上,看着眼前的同学们向老师献上一支支美丽的花朵,心中泛起阵阵暖意。护校结束后,戴泓宣没有急着离开,缓缓走进这座充满回忆的校园。
漫步在绿荫里,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走来,班主任李老师看到一身警服的戴泓宣,先是一愣,随即笑逐颜开:“哎呦,这不是‘老戴’嘛!今天怎么有空回来啦?”
一声“老戴”,瞬间将戴泓宣拉回了高中时代。
![]()
那时候,由于性格沉稳内敛,做事成熟稳重,有点少年老成的意思,所以同学和老师都亲切地叫他“老戴”。这个“绰号”里,有同窗的调侃,更有师长的认可与期许。然而,再“老成”的少年,终究有青春的棱角与莽撞。高一那年,戴泓宣因为一些琐事,和班里的一位同学闹得不开心,少年意气,互不相让。就在双方争执得不可开交之际,他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把他们拉开,将他“请”到了办公室,没有劈头盖脸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是静静地听完了他的满腹委屈,随后耐心地引导他如何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戴泓宣主动找到这位同学,两人坦诚了心事,一场纠纷在一次诚恳的道歉和用力的拥抱中消融。这件事,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老戴”的心里。
时光荏苒,昔日的少年“老戴”考入警校,穿上警服,来到了浦兴路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褪去了校园的青涩,走上繁忙的工作岗位,周围的同事和居民们,开始亲切地称呼他“小戴”。从“老戴”到“小戴”,称呼的转变,背后是身份的更迭,更是责任的加重,当年由恩师种下的“因”,正在他的藏蓝青春里,结出沉甸甸的“果”。
铃声响起,打断了戴泓宣的回忆。李老师看着戴泓宣,又看看窗外班级里那些好奇探望的脑袋,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老戴’,不,‘小戴’警官,一会儿正好是早自习,不如趁这个机会,进来和学弟学妹们聊两句?”站在熟悉的讲台上,戴泓宣没有讲什么道理,而是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前不久,浦兴地区一所初中里发生了一起学生间纠纷,两个孩子在日常游戏打闹时意外受伤。派出所立即启动社区少年服务队,作为队员的“小戴”听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看着眼前两个涨红了脸、眼神里满是倔强的少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学着当年老师的样子,将两个孩子分开,分别倾听他们的想法。随着戴泓宣的耐心引导,孩子们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愧疚和理解。最终,两个男孩互相道了歉,握手言和。一场即将激化的矛盾,被“小戴”用从“老戴”时期学来的方法,用当年老师们教给他的那份搭建沟通桥梁的耐心和智慧,妥善化解了。
![]()
授课结束,戴泓宣将手中的康乃馨献给李老师,送上了最真挚的节日祝福,感谢这份影响其一生的师恩。
教诲之恩,不止于书本,更塑造品格,将一份善意和责任感,通过一个又一个学生,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又是一年教师节,“小戴”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师者最好的致敬,便是将那份源自师恩的温度与光芒,续写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