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固安倾力打造“行走的医院”,打通乡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医院围着病人转 优质医疗在身边
9月3日,固安县固安镇小孙郭村村医闫海洋(左)为村民测量血压。
9月4日,固安县渠沟镇周家务村村医李鑫骑巡诊电动自行车到村民家中出诊。 本组图片由吴迪摄
□刘杰 任涵 郝颖
固安县东湾镇马大人庄村村医张洪涛,过去只带着听诊器和血压计出诊。如今,他出诊有了“好帮手”——一个黑色的全科医生助诊包。
这个全科医生助诊包,装有血压仪、便携式心电图机、彩超检测仪等10多种设备,可以检测多个指标,就像一个“移动的体检站”,还可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和上传。它是固安县在实施“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援助项目过程中,为村医配备的。
“行走的医院”项目自今年5月实施以来,固安县进一步畅通乡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通过“一键呼叫”随时随地获得相当于二甲医院的诊断服务和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实现“医院围着病人转,优质医疗在身边”。
“我县通过‘设备下沉+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推动乡村医疗改革,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慢性病管理不出门’,打通了乡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固安县委书记韩金虎介绍,群众花的钱少了,走的路少了,健康保障却更强了。
完善县域三级诊疗体系
“闫大夫,我感觉有点心慌、气短、头晕,你能不能来看一下?”“我马上过来。”9月4日,接到村民谷玉茹的电话后,固安镇小孙郭村村医闫海洋背上全科医生助诊包,赶到谷玉茹家里,为她进行检查,并通过“健康180”服务平台发起远程会诊。在固安县总医院专家帮助下,闫海洋对病情做出诊断,开具处方并给出了用药建议。
“检查在村、诊断在县、会诊在云”——智慧医疗新模式正在固安加快铺开。依托数字化设备,村医实时上传检查数据,一旦遇到疑难病症,远程会诊即时响应,可直接连线县里专家,必要时还能和北京、上海等地专家发起多学科会诊,极大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
在固安县,村卫生室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总量大、服务半径长,但医疗服务能力有限。今年5月,该县联合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启动“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援助项目,全方位解决乡村群众看病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等问题。
该项目构建“健康180”服务平台,提供100套全科医生助诊包、100套定制工作服、100辆巡诊电动自行车等资源,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诊疗力量,将全县3500余名医护人员纳入健康网格,实现“一键呼叫”24小时响应机制,完善了县域分级诊疗体系。
“行走的医院”项目不仅是一次硬件设施的升级,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智慧医疗体系。目前,在固安县总医院设立的“健康180”指挥中心,可动态监测村民健康数据,及时响应村医支援请求,实现疑难重症云端问诊。
“‘行走的医院’就是‘互联网+医疗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医疗地域限制,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慢性病管理不出门。”固安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副院长栾松说。
该项目启动以来,固安县依托“健康180”等数字化服务平台,选派对口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20余期,通过“一键呼叫”接诊超5万人次,完成远程会诊1760余次,借助全科医生助诊包完成检测并上传数据6.6万条。
双向平台赋能诊疗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就诊流程烦琐等原因,固安县农村许多老人面临外出就医困难的问题,就医不及时,小病延误、病情加重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托“设备下沉+数字赋能”双向平台,“行走的医院”项目让村医成为移动的医院,为村民提供上门诊疗、远程会诊和紧急救治服务。
不久前,渠沟镇周家务村老人张旭光感到心脏不适,家人通过微信登录“健康180”服务平台,呼叫村医前来问诊。10多分钟后,村医李鑫赶到张旭光家中,利用全科医生助诊包中的设备为老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医疗设备下沉,提高了检查水平。这个小小的助诊包集成了30余项检测功能,包含彩超、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测、尿液检测、血糖尿酸检测等,其中心电图仪和彩超已升级附有人工智能辅助的诊断系统,相当于把二级医院的检测能力直接送到村民家中。
“以前做这些检查要跑医院,来回得半天时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查,结果还能直接上传到县医院系统,真是太方便了!”看着实时得出的检查结果,张旭光高兴地说。
村民看病跑县城的惯例,被村医背上设备跑村街取代。“行走的医院”项目让“村民下单、村医接单”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基层医疗服务的便利。
“行走的医院”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助诊包、巡诊车的硬件升级,更通过网络平台、AI诊断、远程医疗搭建了“线上+线下”“主动筛查+预防性治疗”的智慧医疗新生态。在栾松看来,全科医生助诊包等设备下沉,以及解决人才短缺的远程协作系统,是“行走的医院”项目的两大创新。
通过“一键呼叫”功能,患者就能享受村医上门诊疗服务。同时,在村医诊疗过程中,患者的检测信息被实时上传至“健康180”服务平台,固安县总医院通过动态监控实况,协调资源响应村医的远程支援请求,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问题。
平衡分配优质医疗资源,“行走的医院”项目成效愈加凸显。得益于村医分流常见病接诊压力,县级医院能集中优质资源攻克疑难重症,实现从“人满为患”到“精准转诊”的转变。“健康180”服务平台对健康数据实行动态监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实现全周期精细化健康管理,县域医疗体系实现了“预防—诊疗—康复”的闭环。
畅通跨区域诊疗渠道
“现在不用进京排队,在家门口就能让北京专家看病,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9月4日,渠沟镇周家务村冠心病患者陈大爷说,通过北京专家的远程医疗会诊,明确了病因并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
一场“专家在线、数据跑路”的医疗变革,正在固安县悄然进行。
今年,固安县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京医入固”,深化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京津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通过“健康180”服务平台每日发放100个北京等地三甲医院专家号源,村民既可以“一键呼叫”村医,还能享受远程诊疗服务。
随着“行走的医院”项目实施,该县已打通与北京、上海等40余家三甲医院的远程诊疗通道,专家在线提供远程多学科会诊、交互式远程影像诊断建议咨询等多项医疗服务,让村民身处乡村,也能对话专家、云端问诊。
“行走的医院”项目首批在该县100个村街推行,成熟后将在所有村街推开,最后延伸至城区。“借助硬件配置、远程问诊、技能培训等,既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现实难题,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医疗的‘造血能力’。”栾松说。
该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患者5.4万人次。许多村民原先的重症获得医治,轻症得以尽早确诊、医治,众多慢性病得到有效管控,乡村医疗普惠化、精准化步伐加快,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来讲,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京津的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这样便捷地来到固安,也是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创新与探索。”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狄森说,通过“行走的医院”项目在固安的实施,有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可发展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