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6日晚,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项揭晓,中国演员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
在获奖感言中,辛芷蕾激动地回顾了自己从被嘲笑到实现梦想的历程,鼓励所有女孩大胆追梦。
这本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时刻,却意外遭到某些网络舆论的恶意批判……
01
辛芷蕾的获奖感言真挚动人。
她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一样。说到做梦,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吹过一个牛,我说有一天我要站在世界级舞台上,成为国际巨星。那时候我遭受到了很多嘲笑,但你看,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儿了。”
这番话语展现了中国演员的自信与坚韧。她特意强调了自己“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演员”站在威尼斯舞台上的骄傲,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
辛芷蕾用中文发表的获奖感言,自然松弛,充满自豪感。她手中的奖杯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又一实绩。
02
然而,在这本应共同庆祝的时刻,某些网络声音却对她进行了无理指责。
网络某V“郭松民”,使用iphone手机,公开批评辛芷蕾没有在获奖感言中提到加沙问题,称这是“冷血”、“没有良知”的表现。
可见,“哈粉”蹭热度,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而这种无端的批评,完全忽视了国际电影艺术节的本质——它是一个表彰电影艺术的舞台,并不是政治论坛。
辛芷蕾作为一名演员,凭借出色的表演技艺获奖,她的获奖感言聚焦于电影艺术和个人追梦历程,这是恰当且专业的。
哪怕政治人物,在国际场合发言,也会选择适当的平台和时机表达政治立场。郭大V竟然要求一个演员,在领取艺术类奖项时必须提及特定的国际政治议题,如此道德绑架,手法也太LOW了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了强化对辛芷蕾的批评,他还进行了历史类比,声称“在1937年12月的南京,我们就是今天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
如此丧心病狂的类比,不仅不准确,而且是对历史的无耻颠覆。
历史事实是:1937年,南京既没有策划过针对日本平民的恐怖袭击,也没有有组织地绑架日本平民并长期囚禁!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悲惨史实,与加沙地带的复杂局势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性质。将两者简单类比,既是对历史的误解,也是对现实的不负责任。
这种类比,试图通过情感绑架来推销自己别有用心的观点,完全忽视了历史的真相。
郭的言论,引起了拥趸们的“叫好”。
郭的拥趸们不知道,尊重历史首先要尊重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而不是随意抽取片段为个人的观点和立场服务。
03
良好的评论应当具有“正义、爱心、良知、理性”的基本理念。
郭对辛芷蕾的无理批评恰恰违背了这些原则——它缺乏理性,违背正义,远离了爱心与良知的表达。
辛芷蕾在《日掛中天》中的表演得到了广泛认可。导演评价她“全身心投入,几乎榨干了自己所有的体力和情感,最终呈现出的表演极具震撼力。”这种对艺术的专注和奉献精神,正是人们应该尊重的。
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更不应该被简化为宣传的工具。
在公共场合,艺术家有权选择说什么,有权决定不说什么。
把个人立场强加于他人,强求别人说什么和怎么说,是恐怖主义的翻版。
在面对复杂的国际事件时,独立思考尤为珍贵。人云亦云,甚至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粗鄙。
郭松民的信口雌黄式批评,还在继续——
骂完辛芷蕾还不够,竟然骂向了“中国的明星”。
骂完“中国的明星”,他还没骂够,又问“中国人在哪里?”
他看不到中国人在哪里吗?
中国人在路上,在岗位上,在家里。
中国人在工作、在生活,在为了理想加倍努力,在为了未来辛勤打拼。
辛芷蕾在微博写下:
“继续努力拍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祝你永远有梦可以做”
这代表了中国人追求梦想、努力奋进的精神,值得敬重。
而那个批评辛芷蕾的“哈粉”郭松民,只会像一只苍蝇一样,飞向每个热点事件,寻找嫁接个人立场的机会。
不知郭松民的爹,
对其子的这份“努力”,
又会作何评价?
是大加赞赏,
还是痛骂:
“你小子吃饱了撑的?”
对郭松民等,我也有一劝:
既然铁了心追随哈马斯,
你们与其在国内打嘴炮,
何不去加沙,
大显身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