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指1949年4月20日至6月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与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此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序幕,也是建立新中国的奠基之战。
三大战役后,蒋军主力被歼。但蒋介石仍不放弃,在美国支持下,假意和谈并部署江防,欲阻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按计划实施渡江战役。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4月20日至4月23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大规模的渡江作战,突破长江防线,并迅速占领南京、芜湖等地。
第二阶段为1949年4月23日至5月11日,人民解放军对逃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合围歼灭芜湖、南京、镇江等地逃敌,并控制了浙赣铁路,切断了国民党军两大集团的联系。
第三阶段为1949年5月11日至6月2日,此阶段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歼灭国民党守军主力,并解放了浙江、武汉和南昌等地。6月2日,崇明岛解放。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该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采取运动战与城市攻坚战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倚重的长江防线,共歼敌43万余人,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的广大地区,以及江西、湖北、福建三省的部分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凭江固守的美梦,为人民解放军向东南、华南、西南大进军奠定了胜利基础,大大加快了全国的解放进程。
战役背景
地理背景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全长64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位列世界第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中部与东部,其下游江面宽度从1.25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水流湍急,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在历史长河中,长江下游的防线在军事布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组织防御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1949年春季,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实现全中国的解放,特意构建了长江防线。这条防线西起长江三峡口外的宜昌,东至长江入海口的横沙,全长1800余公里,是世界战争史上依托江河设置的最长的防线。国民党方面对此防线极为自信,认为它比马奇诺防线还要坚固,是一套现代陆海空立体防御系统,甚至能够替代300万军队的战斗力。他们深信,人民解放军仅凭木船是无法渡过长江天险的。
政局背景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占据北起松花江、南抵淮河流域的广大领土上,经142天的连续作战,一举消灭国民党军173个师,154万多人。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党虽然仍有204万兵力,但其中只有146万是正规军。由于在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失利,国民党不仅丧失了对解放军发起进攻的能力,而且在战略防御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军事上的失败,使蒋介石集团内部四分五裂,国民党政府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相比之下,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迅速壮大,总兵力达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218万。装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跨过长江天堑,解放全中国成为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任务。
划江而治
此时,蒋介石集团面对战场上的军事失败,在美国的支持和策划下,搞起了“缓兵计”。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宣称要在确保国民党反动统治、维持伪法统、伪宪法和确保国民党军队等条件下,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喘息时间,保存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然后伺机卷土重来。
在此形势下,在中共中央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解放军继续前进,消灭所有反动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要么听信美蒋的和平谎言,停止前进,使革命半途而废。此时,一些友邦,特别是苏联,担心解放军继续前进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希望解放军局限在长江以北。1949年元旦前夕,毛泽东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随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文章指出蒋介石的所谓“和平”建议是虚伪的。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应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这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否则,国民党所谓和平,就是一个骗局。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之后,李宗仁表示愿意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但“和谈”开始前夕,李宗仁曾明确对其和谈代表刘斐表示,想划江而治,国民党只要东南半壁。4月1日,张治中率团赴北平谈判。
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北平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展开多次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周恩来和张治中。对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提出的“划江而治”,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谈判代表团,在谈判过程中坚决不予理睬。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一致同意接受这一协定,并派代表将其送回南京。
和谈会议上周恩来发言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鉴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缺乏真正和平的诚意,在这种情况下,4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发起渡江作战,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加强渡江战役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任命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并要求各野战军及地方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渡江作战。
总前委合影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后,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役进程
第一阶段(1949年4月20日至4月23日)
成功渡江
在1949年4月20日20时,人民解放军的中突击集团首先使用木帆船作为主要航渡工具,成功渡江,迅速突破了安庆、芜湖之间的防线。4月21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开始渡江。在炮兵和工兵的有力支持下,最终在4月22日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近千里的江防阵地,登上了南岸。此外,他们还成功争取了江阴要塞守军的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从而完全封锁了长江。
1949年4月20日午夜,突击队冲上长江南岸
攻陷南京
随着国民党政府在其江防被全线突破后,于4月22日下午开始仓皇部署总退却,并企图在浙赣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许多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机构开始仓皇迁移至广州,“代总统”李宗仁则逃往桂林。
1949年4月23日上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陆续抵达浦口江边。下午,第35军在浦口车站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迅速渡江、抢占南京的作战方案。由于船只严重缺乏,军党委发起号召,要求各部队指战员积极寻找船只。于是,部队一方面派人前往江北寻找船只,另一方面派遣侦察员到南岸敌人手中夺取船只。
第104师在三河乡桥北村江滩芦苇丛中发现一条木船,船主童达兴主动协助渡江,并找到助手。黄昏时分,木船往返大江南北6趟,将一个连的官兵全部安全送过江。这使得第35军侦察兵得以与南京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与此同时,第103师侦察连在浦口找到小划子,船主愿意协助渡江。魏继善带领4名战士在火力掩护下成功渡江,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和工人群众也提供船只支援,第35军迅速到达下关。
在1949年4月23日半夜,第104师向紫金山和中山陵进军,从东侧控制了南京城。第104师第312团的战士高举红旗,穿越国府路(今长江路),直接冲向总统府,成功地将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第103师则向清凉山和五台山等制高点进军,从西侧控制了下关江面;第105师则直指南京市中心,占领了新街口和中山门一线市区。驻扎在中山陵的国民党军一个营向投降。同时,从镇江方向渡江的第34军主力也迅速赶往南京,与第35军紧密配合,迅速控制了全城,促使南京提前获得了解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4月25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刘伯承、宋任穷分任正副主任,刘伯承兼任南京市市长。至此,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突破江防的任务胜利完成。
《新华日报》庆祝南京解放(1949年4月26日)
第二阶段(1949年4月23日至5月11日)
郎广围歼战
在粟裕、张震的指挥下,22日、23日、24日连续发出多道电令,要求中、东两突击集团加速东西对进,形成合围,并针对当前形势对各部追击行动作出调整。第9兵团除监视芜湖之敌外,其余各军沿南陵、青弋江、宣城、广德向长兴、吴兴疾进。第7兵团攻歼当面之敌后,迅速将攻击方向转至南陵以东宣城,在第9兵团右侧成梯次队形前进。第8兵团第35军、第34军警备南京、镇江、丹阳、金坛,第20军、第26军归第10兵团指挥,沿丹阳、金坛、溧阳之线疾速南下,尾追南京、镇江地区逃敌。第10兵团主力沿太湖西侧以吴兴、长兴为目标兼程急进,以求在吴兴、长兴与第9兵团会师,切断宁杭公路,断绝敌人退路。
至1949年4月27日夜,第9兵团与第10兵团于吴兴会师,将国民党军第4、第28、第45、第66、第51等军残部包围于郎溪县城以东、广德县城以北的山区。为协调各军围歼逃敌和早日解放杭州,第三野战军指挥部决定由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统一指挥,以第9、第10兵团为主力全歼被围之敌,第7兵团则以最快速度向杭州进击。
第9兵团采取多路向心突击、钳行夹击、猛插猛打的战法实施围歼。具体部署是:第8兵团第24军由广德县城及以东地区向北攻击;第9兵团第20军由梅渚、杜渚(溧阳县城以南)地区向南攻击;第33军由天平桥(广德县城以东)地区向北攻击;第10兵团第28军由吴兴县城向西攻击;第31军由夹浦(长兴县城东北)、小浦(长兴县城西北)地区向南攻击;第7兵团第23军在归建途中由砖桥、白岘(长兴县城西北)向南攻击。
国民党军虽然组织抵抗,但部队处于混乱状态。经过28日一天战斗,逃敌大部被歼灭,残部向东溃退至广德县城以东独山镇、界牌地区。至29日下午激战结束,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大部共计6万余人,俘敌8万余人。至此,郎广围歼战宣告胜利。郎广围歼战是渡江战役中十分重要的局部战役,也是解放战争后期大进军阶段的一次大捷。此战为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有利条件。
杭州解放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进逼上海。西突击集团则分路向浙赣路挺进,到5月7日,先后占领了浙赣路上的上饶、横峰、贵溪等地,解放了金华、衢县等城市,先期截断了浙赣路。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占领了湖北孝感、黄陂等地,逼近武汉。这些追击作战的胜利,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浙赣路组织顽抗的企图,切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至此,渡江战役第二阶段顺利结束。
第三野战军某部沿京杭公路追歼南逃的国民党军
第三阶段(1949年5月11日至6月2日)
在郎溪、广德围歼战后,国民党军主力退守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蒋介石直接部署军队,企图凭借囤集的大量作战物资和4000多处钢筋水泥工事坚守上海,并阴谋挑动英美进行武装干涉。
解放上海
1949年5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下达了淞沪作战命令,决定和平解放上海。
为了解放上海,中央军委要求人民解放军既要彻底消灭敌人,又要尽量保护上海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各种市政设施、工厂、学校。为此,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外围发起进攻。为避免战火波及主要市区,攻击部队采取钳形攻势,逼敌退出主要市区,缩集于苏州河北,然后加以聚歼。第二野战军主力则在浙赣路上金华至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挑衅。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战军各部队开始向上海外围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在几乎没有遇到国民党军抵抗的情况下,解放军迅速占领了浏河、太仓、嘉定等地。然而,在5月13日,解放军遭受了重创。为了改变战局,作战部队决定采用淮海战役中的近迫作业攻坚战术,逐段逐点进行攻击。
从1949年5月16日开始,第10兵团调整部署,稳扎稳打,以28军主攻杨行,29军主攻月浦,33军配合作战。5月17日以后,解放军作战部队采用单人爆破、先打孤堡、后打群堡的方法逐步推进,大大减少了伤亡。至5月19日,第10兵团相继攻占月浦、国际无线电台,肃清了刘行地区的国民党残敌。第9兵团攻占川沙、周浦,在白龙港地区全歼第51军,将第12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断了其与浦东市区第37军的联系,与第10兵团形成夹击吴淞口之势。
1949年5月23日夜,解放军发起对上海的总攻,以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追歼国民党军队。到5月27日,除汤恩伯率5万人登舰逃跑外,其余15万余人全部投降或被歼灭,上海宣告解放。当天,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任上海市军管会主任兼上海市市长,粟裕任军管会副主任。
经过16天的激战,上海完全解放。
解放军战士向四川路桥北侧邮政总局发动进攻
歼灭国民党主力
在第三野战军围歼汤恩伯集团期间,武汉地区的白崇禧拒绝中共提出的忠告,不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南地区的问题,并准备南撤湘、赣、粤、桂地区,继续抵抗。5月14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湖北团风至武穴地段横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轸[zhěn]率部2万余人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与此同时,为策应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第二野战军一部于5月17日解放九江,22日解放南昌。第三野战军一部于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第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南昌胜利会师
战役结果
在42天的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了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计43万余人,人民解放军牺牲2.5万余名干部战士,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该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大进军,至1949年9月,解放了除西藏、台湾、西南等地区外的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渡江战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