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破解眶周部位神经纤维瘤治疗难题,仍需长期管理。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 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性疾病,全世界新生儿发病率约1/3000,丛状神经纤维瘤(PN)是NF1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其中好发于眼部、眼睑、眼眶和眼眶周围组织等部位的PN统一命名为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OPPN),随着肿瘤生长患儿可出现疼痛、畸形及视力丧失等症状[1,2]。
近期一例来自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4岁11月的NF1患儿,自3年前发现进行性左眼眶肿胀及颞部肿物,结合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NF1,影像学显示多处受累,历经两次手术,随后未再复发且疼痛症状缓解,外观也明显改善。本例患儿的诊治经历或能为儿童OPPN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点临床参考。
注:本文章案例及照片应用均已取得患儿家属同意。
病例报告
患儿女,4岁11个月。
患儿3年前因进行性左眼眶肿胀及颞部肿物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善基因检测后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确诊(c.3754_3755delTT杂合突变)NF1。2年前于外院行眶内病损切除、上睑下垂矫正、眼底探查,手术过程顺利,但病变无法完全切除,2024年秋天再次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F1多学科诊疗中心寻求进一步治疗。
本次就诊时患儿已出现视力下降、颞部病变按压时疼痛,外观也受到影响,完善颅面骨CT及三维重建及头颅、眼眶MR检查,结果示右侧颌面部、眼眶及颞部可见多发不规则条索状病变,泪腺、眼外肌已受累,且右侧眼球及视神经受压。
治疗方面,考虑到患儿病变部位已经出现疼痛症状及视力受累,为尽快缓解症状,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王广宇教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了眉弓以及颞部的手术切口,于全麻下行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下右侧眼眶及颞部病变切除术。
图 手术切口及电生理监测
患儿术后1周后顺利出院,术后病理证实病变为PN,患儿目前已遵医嘱完成2次随访,随访显示病变无复发,复查眼眶MRI显示瘤灶较前缩小,穿衣时疼痛症状已明显缓解,面部外观明显改善。
图 A~C为术前MRI T2WI;D~F为术后同一平面MRI T2WI:对比可见眼眶部位瘤灶较前缩小
图 术前及术后外观对比
病例讨论
NF1是一种由NF1基因变异引起的神经系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例患儿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确诊NF1-PN。NIH的共识标准对成人NF1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只有约一半1岁前发病且无家族史的儿童患者符合标准,基因检测可在临床诊断确认前先确认疑似诊断,同时有助于筛选出非典型特征的儿童患者,可帮助临床医生尽早诊断儿童NF1患者,实现早期干预[3]。
30%~60%的NF1患者在病程中出现PN,其临床表现又因其位置、大小、累及的神经和患者的年龄而异[1]。其中以OPPN较为常见,可出现于30%~56%的PN病例,可致严重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2]。上睑下垂为OPP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几乎发生在所有的OPPN患者中,其他常见眼部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斜视、复视、视力减弱、青光眼、角膜溃疡及睑球黏连等[4]。
随着OPPN在颅面部弥漫浸润性生长,将逐步严重累及所有眶周眶内组织,尤其PN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生长更为迅速,18岁以上患者中则很少出现每年肿瘤增长率超过20%的情况[3]。因此对于儿童OPPN患者,如有肿瘤所致弱视或瘤体严重侵犯眼眶及眶周软组织导致恶化的功能性缺陷和外形损坏时,应尽早行手术干预,才能有效避免更进一步的身体损害[4]。本例患儿此次就诊时已出现视功能受损及按压后疼痛症状,影像学显示瘤体严重侵犯眼眶及眶周软组织,因此首先选择了手术干预的治疗方式。
既往有研究显示OPPN主要采用三种组合术式:①肿瘤切除眼睑重建,用于上睑及外眦受累患者;②肿瘤切除联合眉下垂矫正,用于眉弓受累伴眉下垂患者;③肿瘤切除联合颅骨及眼眶重建,用于颅内组织受累或颅骨缺失致脑疝入眶内患者[4]。然而OPPN富含血管,在根治性手术中往往遇到术中大量出血的情况,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其次OPPN无明确边界和包膜,故无法彻底切除,而残余的OPPN瘤体也有机会继续生长并再次复发[4]。本例患儿首次接受病灶切除手术时即因技术局限性和病变本身的特殊性导致瘤灶无法完全切除,2年后瘤灶果然出现进展,导致患儿疼痛与功能障碍。因此在选择手术进行干预的同时,应积极应用相应的辅助技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尽可能最大切除的同时降低术中出血和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风险[1]。本例患儿通过整合术中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高频电生理监测运动神经功能预演手术路径,为实现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提供了关键保障,从而在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在完成手术切除后,仍无法保证PN不再复发进展,有回顾性研究显示,NF1-PN术后高达68%的患者会出现疾病进展[5],因此术后仍需密切随访,并评估靶向药物治疗可否作为另一治疗选择。综上可知,为OPPN患儿制定治疗方案前必须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视觉的发育程度、瘤体的生长速度、有否并发视神经胶质瘤、有否临床症状或功能性缺陷,以及瘤体对周边组织的侵犯程度等,其治疗管理决策应包含多个学科团队的意见,如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眼科、颅面外科等。如经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后PN确实存在无法手术完全切除、切除会导致重要神经功能受损或存在其他手术禁忌症等无法手术的评价重点时,靶向治疗可作为后续治疗选择,并密切随访监测药物副反应及患者病情变化等,为NF1患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1,4]。
专家述评
儿童OPPN作为NF1-PN的常见表现,因肿瘤弥漫浸润、手术难度高等原因长期困扰临床诊疗。本例4岁患儿的诊治历程,不仅展现了精准医疗在儿童NF1诊疗中的实践价值,更凸显了“基因诊断-手术干预-靶向治疗-副反应管控”闭环体系的重要性:通过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c.3754_3755delTT 杂合突变)实现早期确诊,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术中联用神经导航与电生理监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病灶,缓解视力受损与疼痛症状;同时充分考虑OPPN术后进展风险,明确术后需密切随访,若出现复发或手术禁忌证,可及时启动靶向治疗,并同步做好药物副反应管控,形成完整诊疗链条。
需特别强调的是,NF1的本质是终身性疾病,手术干预并非NF1-PN治疗的终点,而是长期管理的起点。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多阶段干预策略:儿童期聚焦急诊手术解除危及功能的病灶,青少年期通过靶向药物控制进展性病变,成年期则进行毁容性损害的整形修复,最终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优化。术后联合神经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定期评估患儿视力、肿瘤复发情况及生长发育状态,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本例患儿术后随访无复发、症状缓解、外观改善的疗效,为NF1患者的诊疗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范式,也为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奠定了实践基础。
专家简介
王广宇教授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创始人兼学科带头人
社会兼职:
济南市医师协会小儿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济南市神经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诊治各类小儿神经外科疾患。脑积水ETV(微创)和VP分流,和蛛网膜囊肿双镜联合治疗,颅缝早闭诊治,各种中线部位脑/脊髓肿瘤,小儿烟雾病/动静脉畸形诊治,小儿脑瘫SDR手术。擅长NF1神经纤维瘤病的诊疗,NF1专病负责人。
调研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神经纤维瘤病学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全病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J].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05):331-345.
[2] CHAI P, LUO Y, ZHO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utation Spectrum of NF1 in 12 Chinese families with orbital/ periorbital plexiform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J]. BMC Med Genet,2019,20(1):158.
[3] 王智超,李青峰.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 35(11):1384-1395.
[4] 钟民衎,崔锡炜,顾斌,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眼眶-眶周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2(018-002).
[5] Needle M N, Cnaan A, Dattilo J, et al. Prognostic sign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lexiform neurofibroma: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experience, 1974-1994[J]. J Pediatr, 1997,131(5):678-682.
本文审稿专家:王广宇教授
审批编码:CN-167241,有效期:2025-12-3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此材料为王广宇教授的个人经验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使用本材料。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提供。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