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的威远堡之战打得有多漂亮?28 小时端掉敌 116 师师部,俘虏师长,让 “旋风司令” 的名号在东北战场响当当。可少有人知道,这仗能打起来,全靠背后有个罗舜初 —— 这位三纵老政委,愣是把自己稳扎稳打的方案压下去,给了韩先楚这个 “空降司令” 放手一搏的机会。
说起来,韩先楚刚到三纵时,处境有点尴尬。别的将领进东北,比如黄克诚,带着三万多人马,腰杆挺得笔直;韩先楚却是孤身一人来的,从四纵副司令调任三纵司令,手下的兵大多是罗舜初从山东带出来的老部下。开会时,罗舜初刚说完 “先打西丰,稳扎稳打”,底下立马一片附和;轮到韩先楚说 “奔袭威远堡,直插敌人心脏”,会场静得能听见咳嗽声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新来的司令,还没攒下人气。
换作别的政委,怕是早借着 “少数服从多数” 把方案定了。罗舜初有这资本啊,他是三纵的 “老人”,说话管用,就算按自己的方案打,韩先楚也挑不出理。可他偏不,盯着地图琢磨了半天,抬头说:“两个方案都报上去,请上级定夺。” 这话一出口,韩先楚都愣了 —— 他自己心里清楚,这方案冒险得很,千里奔袭,万一被敌人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报方案时又出了个小插曲。罗舜初是文化人,电报写得条理分明;韩先楚没读过多少书,趴在桌上写了半天,字歪歪扭扭不说,还错了好几个字。发报员看着直咧嘴,改完错别字忍不住嘀咕:“韩司令这字,比我家娃写的还潦草。” 韩先楚就坐在旁边等,一根接一根抽烟,直到电报发出去才起身,后背的汗把军装都浸湿了。
第二天上级回电,就一句话:“按先楚方案办。” 韩先楚拿着电报手都在抖,罗舜初却笑着拍他肩膀:“既然上级信你,咱就好好打。” 他当场召集干部,拍着桌子强调:“全纵队听韩司令指挥,谁要是拖后腿,我第一个不答应!” 底下那些原本犹豫的老部下,见政委把姿态放得这么低,也都收了心思,一门心思准备打仗。
战斗打响那天,韩先楚带着部队昼伏夜出,专挑小路走,硬是把敌人绕懵了。等枪声在威远堡响起时,敌 116 师师长还在睡梦中,以为是小股部队骚扰。这仗打得干净利落,28 小时解决战斗,俘虏押下来的时候,师长还直嘟囔:“你们怎么敢绕这么远?” 韩先楚在指挥部里听着前线汇报,紧绷的脸才露出点笑 —— 他知道,这笑里,有罗舜初一半的功劳。
战后总结会更有意思。罗舜初第一个站起来,对着满屋子人说:“韩司令这招奇袭,我是服了!咱们就得学这种不拘一格的打法。” 韩先楚反倒红了脸,挠着头说:“政委那方案也稳妥,我这是赌了一把,打起来心一直悬着,全靠弟兄们卖命。” 俩人为了夸对方,差点争起来,底下的人看得直乐 —— 这司令和政委,倒像是换了个位置。
更让人动容的是后来那桩事。纵队后方闹传染病,韩先楚和罗舜初的孩子都染了病,可药就那么点。罗舜初咬咬牙,对医生说:“先救韩司令的孩子,他在前线打仗,不能分心。” 结果韩先楚的孩子保住了,罗舜初的娃却没挺过来。韩先楚从前线回来听说这事,抱着罗舜初的肩膀,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罗舜初拍拍他后背,跟没事人似的:“打仗哪有不牺牲的?孩子没了,咱还能为更多孩子打仗,值。”
有人说,韩先楚运气好,碰到个 “不抢功、愿兜底” 的政委。可罗舜初不这么想,他常跟身边人说:“司令能打仗,咱当政委的,就得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要是整天想着谁说话算数,哪部队还能打胜仗?” 在他眼里,纵队的战斗力,比个人的面子重要多了。
威远堡这一仗,让韩先楚成了名,可知道罗舜初的人不多。但在三纵老兵的心里,这俩人缺一不可 —— 一个敢打敢拼,像把锋利的刀;一个沉稳宽厚,像刀鞘,护住了刀的锋芒,也让刀能更稳地出鞘。你说,要是没罗舜初这 “贵人” 在背后撑着,韩先楚那股 “旋风” 劲儿,能这么顺当地刮起来吗?怕是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