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刺杀高达638次,居各国首脑之首,却一次未遂,活到90岁,饿着肚子看了两遍中国的阅兵式后说:真精彩!
他就是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于1926年出生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叫比兰镇的地方,父亲作为一名西班牙退役军人,在古巴定居,并凭着灵活的头脑从种甘蔗发家成为庄园主。
要知道甘蔗业是古巴的经济支柱产业,古巴还有“世界糖碗”的称号,足见卡斯特罗家庭的富裕。
卡斯特罗并没有因此而骄横,而是从小就对雇农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不畏强权的反叛精神,13岁时看到父亲虐打雇农就不愿意,还组织雇农罢工反抗自己的父亲。
大学考入哈瓦那法律系后,因组织爱国学生参加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运动,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
图|童年卡斯特罗
说起亲美独裁的政权运动,就不得不追溯古巴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古巴原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国占领,美国还扶植成立了“古巴共和国”。193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上台,因独裁统治引发人民内部矛盾激化。
学生运动,革命活动此起彼伏。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反帝反殖民学生大会,卡斯特罗也积极参加。
1950年卡斯特罗从哈瓦那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律师。
他不帮富,不帮权,专帮贫苦大众当辩护人。
从卡斯特罗的行径来看,他渴望为国家发展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两年后,他进军古巴国会议员竞选,并成为了候选人,当他热血沸腾的准备参加国会选举时。
在巴蒂斯塔的独裁政权的笼罩下,国会选举被取消,这几乎断送了卡斯特罗合法走上政途的路径。
但卡斯特罗并没有气馁,而是率领134名爱国青年起义,古巴武装斗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不幸的是起义失败,卡斯特罗还被捕入狱。
这在旁人看来人生已经陷入了死局,但是卡斯特罗在庭审时自己为自己辩护,还准备了很长的一个辩护词叫《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卡斯特罗获释后,他卷土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历时5年的战斗,将马蒂斯塔赶下了台,使得马蒂斯塔政权土崩瓦解。
![]()
图|卡斯特罗
当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在进入首都时,万民欢呼,争睹这位使祖国焕然一新的年轻英雄。
这位年轻英雄也不负人民所望。
在他的带领下,古巴成为了北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他被美国视为眼中钉,并成为海外刺杀的重要目标。
据古巴安全部门和美国中情局统计:卡斯特罗被刺杀的次数高达638次,居各国领袖之首,什么香烟Z弹,雪茄Z弹,贝壳Z弹,真菌潜水服,下毒,都没能成功。
卡斯特罗却戏谑地说:如果奥运会比赛有遭受刺杀次数这一项,我绝对稳居冠军之位。
更神奇的一次是,美国中情局派去一个叫玛丽塔的美艳特工杀手,准备让卡斯特罗死在她的温柔乡里,没想到这位叫玛丽塔的美艳特工却倒戈爱上了卡斯特罗。
玛丽塔回国后还著了一本书叫《亲爱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我的生活、我的爱情、我的背叛》,表达对卡斯特罗的爱情,揭露美国中情局对自己的控制,也是情真意切。
美国中情局的刺杀就这样流产了,在古巴的历史中,这是一段传奇的故事,但在美国中情局内部,这却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卡斯特罗作为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的首任领导人,是他创立了古巴共产党,因此他被尊称为“古巴国父”。
![]()
图|卡斯特罗与玛丽塔
他不依附,不结盟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但古巴人民却亲切的称他为“老卡”,他更是一位中国的忠实粉丝。
2009年,在我国建国60周年国庆之际,古巴也为中国准备了一些庆祝活动。
有华裔画展,华侨招待会,还有纪念邮票。
2009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卡斯特罗正要吃饭,当他通过有线电视看到中国精彩的阅兵仪式后,忘记了吃饭,饿着肚子看完了阅兵仪式的直播,还不尽兴,又看了一遍古巴电视台的转播。
看完后他连连拍手:这阅兵仪式真精彩啊!
激动之余,他立即拨通了电话,向中国道来贺电。
就冲卡斯特罗是中国的忠实粉丝这一条,他的鲜明形象跃然眼前,身穿绿军装,一把大胡子,嘴里叼着一根雪茄,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但以抽雪茄,大胡子的形象示人的他,却在59岁的时候宣布戒烟,原因是为了古巴人民的健康,他要率先戒烟。他的大胡子也是因为,他一刮胡子,一年可以节约90多个小时用来工作。
2016年,90岁的卡斯特罗逝世,他为自己传奇的人生划上了句号。
虽然卡斯特罗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历史的河流中仍然流传着卡斯特罗的传奇。
点击“黎庶文史”卡片关注哦!方便下次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