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思考一个很有意义的有一点深刻的话题,哲学上有四大命题:你从哪里来?这是源头论。你到哪里去?这是结果论。你为什么活着?这是价值论。你怎样活?这是方法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这四大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活在什么地方?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大家不得不思考这几个问题。
信息化时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哪里?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生活在工商文明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特征,这个时代特征限定了我们生活的时空特征。
我们是怎样活着的?我们靠信息活着,信息包围了我们,没有信息我们寸步难行。比如说,你开车去一个地方,现在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道路交通非常复杂,你没有导航就迷路了,根本找不到你要去的地方,导航给你传递的就是交通信息。
我们可能从早到晚都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受各种各样信息的影响,这样我们就不知不觉地生活在信息茧房里。
什么叫信息茧房?就是由同一类型同一属性的信息所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包围圈,这是我的定义。
我一般不看网上怎么说,我要自己总结,这样总结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里,你不要说别人生活在信息茧房,其实,你也生活在信息茧房,我也生活在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把我们每个人都隔离起来了,既隔离了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也隔离了我们和这个客观世界的关系。
我们表面上看上去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好像懂得很多,应该是有智慧。但事实上我们却被信息茧房限制了,我们突破不了信息茧房对我们的限制。
那么这个信息茧房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危害是什么?我接下来谈这个问题。
大家可以想一想 ,50年前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没有信息来源,一个村一个工厂一个高音喇叭,广播员在里边说一些政治的经济的内容,大家接受的是同一类型的信息,看的是8个样板戏、几个战争片,所有人都获得相似或者相同的信息,所以就不存在信息茧房,大家的观念也比较接近,没有那么对立,因为没有信息把人的观念分化开。
那么信息茧房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必须有信息才能形成信息茧房,就像有建材才能形成建筑物一样,现在的信息量太大了,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第二、每个人都有获得信息的途径,有些途径是共有的,你能看抖音我也能看抖音,你能看百度我也能看百度,但是我能看Google你不一定能看Google,我们在获得信息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有情感的倾向性,我们有喜好。
比如说,你喜欢看动物看狗,只要你看几个狗狗的小视频,那么大数据就把你锁定了,就给你不断推狗狗的小视频。我喜欢看岩羊的小视频,我在某个国际平台上看岩羊的小视频,它就不断地给你推。
认知功能受到限制
你的情感偏好,你的价值取向,大数据立刻就知道了,就给你源源不断地推你所想看的小视频或者文字信息等等,就是你想要的信息大数据知道。
它把你摸得一清二楚,它就给你不断地推送符合你的情感偏好、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信息,这些信息不知不觉就把你包围了,就形成了信息茧房,你一旦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就有两大害处。
第一、它对你的思维、胸怀、眼界、观念等等构成一种包围,你难以突破,你就变得非常固执和狭隘,跟别人很容易产生分歧。
如果一个家里有三个人,老爸喜欢看战争,老妈喜欢看花卉,儿子喜欢听流行歌,这一家三口人最后就分裂了,相互之间共同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信息茧房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第二、信息茧房也会造成人跟真实世界的疏离,你经常在虚拟的世界里看这些虚拟的东西,就对真实的东西越来越不感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人在虚拟的世界看这些小视频,把自己的自恋情绪就投射进去,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恋,关注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就越来越淡漠了。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信息茧房里,就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现在人跟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接受了不同的信息,信息茧房一旦形成,人的认知功能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和破坏,包括你的整个世界都会变小。
怎么突破呢?就是少看,少看它就没办法形成信息茧房。我有个朋友老家是青岛的,在苏州工作,他是体制内的,他在几年前才买的智能手机,他原来不用智能手机。
他的微信一年四季连一个字都不发,所有的小视频都不看,他就看书,他的英语很好,他都读原著。看书,喝茶,散步变成他主要的生活内容。我觉得他活的很独特,他与众不同,信息茧房也不会限制他。
我们活在信息茧房里,死了以后在骨灰盒里,这岂不悲哉!
我们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呀!把我们的眼睛投射到无垠的星空,投射到绿色的田野,投射到一滴晶莹的露珠上,投射到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思绪上,不应该只看小视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