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江苏30所高校的招生数据在网上流传,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原来省内有些高校对本地考生的“偏爱”程度超乎想象,最高的本地生源比例竟然超过了40%。
每年高考季,江苏的考生和家长都在纠结同一个问题:到底是留在省内上学还是出去闯闯?最近流出的这份招生数据,或许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
江苏高校录取线,年年看涨
今年江苏高招分数线一出炉,立马引发热议。南大物理类某个专业组直接冲到了661分,东大也不甘示弱,拿出657分的成绩单。就连南航、南理工这些学校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让不少考生直呼“高攀不起”。
有意思的是,虽然各校在江苏都增加了招生名额,但录取位次不但没降,反而还往上走了走。这说明啥?江苏的高校真是越来越抢手了!
本地招生比例,差距明显
看了30所高校的数据,才发现各校对待本地考生的态度差别这么大。有些高校对本地考生那叫一个“疼爱”,招生比例直接超过40%,而有些学校就显得“高冷”多了。
江苏的孩子们似乎也挺恋家,就爱在省內转悠。就算要出省,也多半是奔着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东北、西北地区?那是啥?不去不去!
南京的孩子更是“宅”,就认准了南京本地的高校。这也难怪南京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
专项计划,农村孩子的福音
好在还有专项计划这个东西!2025年江苏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专门照顾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孩子。
这些计划覆盖了丰县、沛县等38个县市的农村地区。只要考生和家长的户籍在这些地方满3年,就有机会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心仪的高校。
说实话,这个政策真的帮了不少农村孩子圆大学梦。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老问题
江苏虽然是教育大省,但省内高校分布确实不太均衡。名校扎堆在南京,苏北苏中地区想找个好大学都难。
数据显示,全国985、211高校的分布本来就不均衡,北京、上海、江苏三地差不多占了全国985高校的40%。这种不平衡在江苏省内又重演了一遍。
苏北地区缺重点高校,孩子们只能挤破头往南京考,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南京高校的本地招生比例。
![]()
地方保护,难解的结
高校招生中的“地方保护”问题,说起来都是泪。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要求部属高校把本地生源比例降到30%,然而...你懂的。
有位高校老师说得实在:“地方给钱多了,招生比例自然就上去了”。这话虽然直白,却说破了背后的利益关系。
招生比例的分配从来不是简单的公平问题,而是要平衡多方利益:既要照顾本地发展,又要保持高校的全国视野;既要考虑教育资源均衡,又要满足不同省份考生的需求。
未来走向,均衡发展是关键
好在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2025年教育部的文件明确说了,要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招生计划。
这意味着以后高考录取会更注重区域公平,中西部地区的考生会有更多机会。农村和脱贫地区的考生也能享受到更多政策优惠。
江苏省内也在积极推进招生改革,通过专项计划和地方协作,慢慢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
看看南大、东大的录取数据,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江苏孩子愿意留在省内读书了——好大学就在家门口,谁还愿意跑远路呢?
不过话说回来,教育资源分配这个老问题,确实值得咱们好好思考。
大家怎么看待高校招收本地考生比例偏高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