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升阳祛寒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食补,但其实针对脾胃虚寒、经常冷痛的人群,中药调理往往更具针对性、见效也更明显。
在中医里,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一旦脾胃虚寒,运化功能减弱,就容易生湿生寒,出现各种不适。
厨房里常见的小茴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是中医常用的温里散寒药材。
它不只能调味,更能入药,通过温暖中焦、散寒止痛,帮助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
如果身体经常出现饭后腹胀、小腹冷痛、一吃凉的就难受,甚至伴随腰背发冷、泛酸恶心、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说明寒湿内停已有一段时间。
单靠日常饮食调理,力度往往不够。此时配伍使用中药,才能更深层地温中健脾、祛散寒湿。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施旭光主任,给大家分享两个常用的小茴香配伍方,大家可在医师指导下借鉴使用。
![]()
1️⃣改良暖肝煎——温肾暖脾,散寒止痛
该方源自《景岳全书》,原用于温肾暖肝,经调整后更适合脾胃虚寒者。
组方:小茴香、肉桂、干姜、白术、茯苓、当归、甘草。
作用:
小茴香、肉桂、干姜共同温通脾胃,驱散寒邪,缓解冷痛;
白术、茯苓健脾化湿,从根源减少寒湿生成;
当归养血活血,促进气血流通,使阳气通达四肢。
该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明显,伴有小腹凉、手脚不温、消化不良、大便偏稀等症状的人群。
![]()
2️⃣茴香理中汤——健脾温中,轻症调理
此方由经典理中汤加小茴香组成,药性温和,兼顾补气与温中,适合寒象不重、但脾胃偏虚的人群日常调理。
组方:小茴香、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作用:党参补中益气,干姜温中散寒,小茴香助其暖胃行气,共同缓解冷痛不适、增强脾胃功能。
整体药性温和,适合虚寒症状较轻,偶尔胃痛、食生冷易不适、身体乏力的人群。
![]()
注意:中药使用需因人而异。如有阴虚火旺,如经常口干、手心发热等症状,应谨慎服用。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有慢性病者,须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
坚持正确用药,可逐渐改善脾胃虚寒,提升体内阳气。
不仅腹部冷痛缓解,整个人的气色和精神也会越来越好,真正实现从头到脚温暖舒畅,寒湿不再困扰!
觉得有用请点亮在看,分享给家人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