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论明朝最冤的人,小君认为莫过于于谦。
他,用46天为大明续命195年,却在8年后却惨死在拼死守护的这座城下。
全城为之涕零,行刑的刽子手3天后自刎谢罪,太后也为他绝食抗议。
而他12岁所作的《石灰吟》却如谶言一般,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于谦出生于杭州一个官宦人家。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诗,十二岁便有神童之称呼。
据传他八岁时有一日着红衣,骑竹马玩耍时,邻人觉得甚是有趣,便有意逗一逗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便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由此可见其气魄和学识。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自此踏上仕途。而此时指引他人生之路的是文天祥。幼年的于谦酷爱读史,而文天祥的事迹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因此他立志要成为文天祥一样为家国事业献身,留存正气在人间的人。
然而初入仕途的于谦却以其刚正不阿的个性为民牟利,却也因此得罪了当朝大太监王振被打入监狱,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
官场的坎坷却也磨练了于谦的心志,他练就了温文尔雅的表面下,亦铸就了一身铮铮铁骨。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年少轻狂的明英宗朱祁镇受宦官怂恿,带领明朝精锐御驾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伏击全军覆没且自己也成为了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眼看大明就要复刻北宋靖康之耻,不料此时于谦挺身而出,做出了一个令天下震惊之举。他说服皇太后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并遥尊身为俘虏的明英宗为“太上皇”,顷刻瓦解了也先手里的王牌。此时也先虽有大明“太上皇”在手却不再奇货可居,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但此举对于于谦来说也是相当大胆且冒险的,甚至八年后的身死的祸根就是在此时埋下。因此此时明英宗膝下有子,若按祖制理应由明英宗之子朱见深继承皇位才算是符合正统。可惜如今朱见深只有两岁,即便太后此时垂帘听政对于明朝上下人心士气于事无补。因为由太后和小儿当国,国家依然缺乏主心骨,群龙无首的局势下大权极可能旁落反而加速了明朝的分裂和衰弱。因此于谦明知风险极大,依然决定扶持朱祁钰这个能够实行决策的皇帝。此举虽不符合法统,却也是当下唯一可救大明之策。
于是,朝堂稳住了,但恼羞成怒的也先挟持着朱祁钰,领大军直扑都城北京。但此时北京城内只余一群残兵老将,都城危如累卵。朝堂上下,京城内外皆六神无主。
此时依然时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誓守北京,他认为:“京师,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帑藏、仓储咸在,若一动则大势尽去,宋南渡之事可鉴也。”
事实证明,于谦非但有此勇气,还有非凡的能力。
京城中的一把烂牌在他的谋略和战术下,居然打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京城保卫战”虽然惨烈,但终究守住了国本。这一仗,瓦剌伏尸数万最终一无所获,只能打道回府,最终送回朱祁镇。
而于谦在八年后,却还是倒在了小人的诬陷下,最终含冤死在了他当年坚守的这座城下。只因对于重新夺回皇位的朱祁镇来说,于谦不得不死。
至于于谦为何必须死,在我之前的文章《忠君或是忠于社稷苍生,一代名臣的生死抉择》中,或许你就可以得到答案。
对于于谦来说,
或许忠于君王不过谋一时名利。
但忠于社稷苍生方是万事之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