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将军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家。战争中头脑灵活,思维缜密,在他指挥下打的胜仗数不胜数。解放初期的工作中他刻苦钻研,善于思考,不同时期的形势要求下,他始终向知识丰富、经验充足的同志学习,把理论应用在战争实践当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在新的斗争中建功立业,为人民解放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1953年,许世友将军去朝鲜,邓华曾短暂担任过许世友的上级。许世友将军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强调自己就是人民的儿女,重视军民鱼水情谊。
抗战时期,许将军住在老乡家里,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早出晚归,而且当时的木门开关声音很大,怕影响老乡的休息,将军特别叮嘱警卫员走路脚步要轻,门就开着,晚上回来也不要关门,以免弄出声响影响房东休息。
当时人员复杂,到处都是危险,反革命分子层出不穷。许将军能做到这样,可见是个胸怀坦荡、豪放有胆识的人。
许世友跟邓华虽然都是开国上将,但是,因为战区不同,交集很少。命运也截然不同。
到了六七十年代,很多优秀的领导人员都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诬陷甚至迫害。邓华将军因支持彭总遭到猛烈批判,其后几年里被调离降职。也因为这个时期的问题,在挂职四川省副省长期间不断遭人冷落。
而这个时候,许世友将军却几次担任要职,1969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因为许将军早年在少林寺习武,性格豪放不羁,为人处世里带有侠义心肠。邓华挂职副省级的时候,1962年到北京开会,周围的人都不理他。当时刚解放不久,参会的很多人都是军队里退职到现在的岗位的,怎么会不认识呢?无非就是为了避嫌,怕招惹麻烦。邓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他是一个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别人的前程。所以,开会的时候就一直低头看文件,会下也不跟大家接触 。
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特别尴尬,大家都是老战友,好容易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着。邓华孤零零的坐在角落的一边,没有人跟他说话,看上去非常落寞。
这时候,许世友将军走进餐厅,一眼看到邓华的样子,心里也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他让警卫员拿过来一瓶茅台。径直走到邓华面前,大声说到:“好久不见啦,老朋友!”说完就坐在邓华的对面,邓华正在低头快速的吃饭,没注意到许将军过来,听到问候,一下抬起头,心里也明白什么原因,嘴唇微微颤抖着说不出话,眼睛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而后,许世友将军拿起酒把两人的杯子倒满,继续说道:“难得见面,今天咱俩好好喝一杯,叙叙旧!”洪亮的声音在餐厅里回荡,也让邓华将军的心里感慨万分,自此之后,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许世友跟邓华的交集很少,许将军为啥要这么做呢?没有别的原因,这完全就是许将军豪爽狭义的性格使然,也正是这件事,让邓华铭记于心一辈子。
1977年,邓华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重新被启用,但是,这么长时间的心情抑郁,导致他身体越来越差,一直在休养。
后来,邓华推荐了许世友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在此期间,他还特地赶去广州与许将军见面,两人促膝长谈。
这次见面以后,邓华将军因长途奔波劳累,身体每况愈下。
1980年的一天,许将军的秘书得知邓华人在上海,秘书知道俩人感情好,便问许将军要不要去看望。但是,许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却很不高兴:“邓华都来到上海了,离南京这么近,没有跟我打招呼,我不要去看他!”
其实,许将军不是不想念邓华,完全是因为这时候将军腿疼的也很严重,行动不便,再加上确实不知道邓华来上海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治病。他还让秘书托人去打听了邓华来上海的原因。
与此同时,邓华病情加重,瘦的皮包骨,只剩80斤左右,他跟自己的秘书表达了非常想去看望许将军的想法,还叮嘱不要把自己住院的事情让许将军知道,免得他担心。秘书知道他的病情,只能劝慰将军等身体好起来再亲自去看望。
也是因为这样,两个老友错失了最后的见面机会。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邓华将军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许世友将军得知噩耗,捶胸顿足,后悔前段时间没有去看望,没有见到最后一面,这件事在许将军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久久不能释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