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抗美援朝期间,在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中,被誉为“一代战神”的韩先楚,为什么排名却在邓华、洪学智之后?
图1:志愿军总部领导干部合影
抗美援朝期间,在志愿军的副司令员中,被誉为“一代战神”的韩先楚,为什么排名却在邓华、洪学智之后?
韩先楚出身四野,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能征惯战,战功彪炳。因为胆识过人,常有出人意料之举,所以素有“韩大胆”之称。而且由于他曾经是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三纵作战风格迅猛灵活,被称为“旋风纵队”,所以韩先楚也被称为“旋风司令”。
这样一位战将,为什么在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中,排名却是垫底?
首先,要从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总部的由来说起。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就是原来的东北边防军,前身是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所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总部实际上就是由十三兵团司令部为基础改编而来。
最初十三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中央考虑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比黄永胜在性格上更沉稳,指挥上军政兼备,综合能力要更胜一筹。特别是抗美援朝是出国作战,相比而言,邓华更适合。因此,临阵换将,将两人对调,邓华调任十三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则调任十五兵团司令员。
图2: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而且,两人不是单单两位司令员调任,两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班底对调。上到副司令员,下到参谋、报务员,一起对调。毕竟,长期在战火中形成的团队,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更加默契。所以,整个团队一起对调,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就这样,十五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也就跟着邓华,调到了十三兵团,成为十三兵团司令员。
东北边防军改编成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也就成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虽然说,邓华从原来司令员成了副司令员。但原来只是正兵团级,志愿军则是大战略区级,志愿军副司令员是副大区级,比原来正兵团级还高了一级。
由于邓华从司令员成了第一副司令员,原来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则也随之成为第二副司令员。
图3: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至于韩先楚,当时是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不过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奉命组建海军,担任海军司令员。他也将十二兵团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员带去海军,成为海军司令部的基本班底。
韩先楚是著名的“好战分子”,他自然不愿意去海军,这时候十三兵团改编为东北边防军,计划将入朝参战,所以就要求去十三兵团。这样就成了排名在洪学智之后的兵团副司令员。当志愿军总部成立后,也就很自然成为排名第三的志愿军副司令员。
图4: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韩先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其次,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三人的资历来看。
邓华,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二师政委,抗战时期最高职务是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最高职务是15兵团司令员。
洪学智,1929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同年入党,后编入红军。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最高职务是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最高职务是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韩先楚,1930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同年入党。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七十八师师长。抗战时期最高职务是八路军115师新编第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最高职务是十二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
这么一对比,虽然三人都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但韩先楚的资历还是比邓华和洪学智要略微逊色一些。所以,就是从资历上来看,韩先楚排名也是在邓华、洪学智之后。
图5:邓华、韩先楚等人合影
这三位志愿军副司令员,分工也很明确,邓华是作为司令员彭德怀的主要助手,协助彭德怀主持全局,后来接替彭德怀,成为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洪学智主管后勤,后来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韩先楚则分管作战,经常前往前线关键地段靠前指挥。
这样的分工,充分发挥了三人所长,使得志愿军总部的运转非常顺畅,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