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专业吃货「郑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昨天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白露。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秋的开始。白露昼夜温差最大,入夜就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从这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重,最后凝结成露,经晨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故此而得名。
白露过后,早晚温差也会加大,过后温度下降迅速,秋意会越来越浓,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经过一整个夏天的吹空调,寒气已经一层层压在体内,导致身体一片虚寒。大部分人又贪凉喜冷,喝冷饮,吃冰西瓜,体内湿气不断生成、堆积。
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暴雨频频,外湿很重,外湿引动内湿,内外夹击之下,人体也很容易有湿气。湿气阻碍脾胃的运行,脾虚的人更多了。
即使已经入秋了,但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夏秋过渡的长夏时节,体内的湿气依旧。
因此,换季期间,健脾祛湿的功课不能停。
说到祛湿,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薏仁,薏仁属于“药食同源”良品食材,在湿气重的南方,家里都会备些薏仁。
但也有人提出疑问:薏米真的能除湿么?
为什么我吃了没效果?
——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其实懂吃,才是懂健康之道。懂吃一方面是吃什么好,另一方面是怎么吃才好。
白露刚过,是湿气高发的最后一个时节,
它真的能祛湿么?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别再盲目的用薏米除湿了!
1
薏仁确实是除湿好良食
但四类人千万别碰
湿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潮湿,而是中医上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其中“湿邪”是中医最怕的,因为它可导致风湿、寒湿、暑湿等其它病邪的入侵。
脾胃入湿百病生,除湿只需一味中药!
这说的就是薏仁。
薏仁作为除湿上品,早已被记入史册,我们从三条药典摘要就能深知其秘密。
第一条:
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摘自《本草纲目》
【药食同源】
薏苡是药食两用的常用药材,
2002年卫计委被列入“药食同源”纲目,
薏米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1和E。
此外,薏米还富含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并含有一定的脂肪油、糖分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而在本草纲目中,中医认为,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药用价值。
第二条: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摘自《本草新编》
【祛湿原理】
《本草新编》记载薏仁的「祛湿」是从下而祛的,
湿气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
吃薏仁后,二便增多,甚至可能有腹泻现象,
都是正常的排湿现象,只要排便后神清气爽就好。
若将湿气人体比喻成水袋,
薏仁就像是刺破水袋的针孔,
刺破水袋流出的过程就是利湿渗湿的过程,
进而将湿邪排出体外。
第三条:
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摘自《本草经疏》
【食用禁忌】
《本草经疏》记载薏仁虽好,但这四类人要躲开:
1.孕妇: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促进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流产的可能。
2.经期:薏仁性寒,女性要避开经期服用。
3.便秘患者:薏仁利尿效果强,加上醣类黏性较高,不仅会妨碍消化,还会加重便秘。
4.小便多者:薏仁性寒,利湿,所以阴虚、肾虚、脾虚者不宜食用;
因此,不管是从古书,还是现代研究上,
薏米确实具有祛湿的奇效,
但为什么很多人吃了没用?
只能说你没吃对!
2
薏仁除湿怎样才有效
这两个知识点你一定得懂
爱养生之人,身体都不会太差?
——错了!
爱养却不懂,就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薏米不是胡乱吃的,
你要知道,湿气分寒湿和湿热两种,
你要知道,不同体质,薏米有不同吃法,
你还要知道,祛湿不健脾压根没效。
所以用薏仁除湿,必须掌握下面两个知识点,
才能够药到病除。
1、分清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
【湿热体质症状】
全身:手脚易出汗、全身粘滞不爽、易燥热、有体味
面色:易出油,生粉刺、青春痘
情绪:易急躁发怒
口味:口苦、口干
舌苔:厚,多偏黄
大便:粘,不易冲干净,或有便秘
【湿寒体质症状】
全身:身体沉重、头晕胀闷、多粘汗、易胸闷、冬天怕冷、脾胃虚弱、手脚冰凉
面色:易出油,晦暗,眼脸浮肿
情绪:易消沉、没精神
口味:口粘发甜、食欲不振
舌苔:厚、多偏白、有齿痕
大便:粘,不易冲干净、稀软不成形
一般来说,南方人湿热多,北方人寒湿多。
2、不同体质,不同吃法
在第1点上对号入座后,
找到适合自己的食材吃法。
【湿热体质适合“生薏仁”】
前面我们讲到薏仁性微寒,
所以其实薏仁去湿主要针对湿热体质,
这类人群适合用生薏米来煲汤、煲粥,
但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健脾+祛湿
为啥祛湿的同时,还要注重健脾?
因为脾就如身体里的搬运工,
负责把身体的水运送到各个地方。
比如:
运送到肾脏,就可以通过排尿排出去,
运送到毛孔,就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去。
汗液蒸发和排尿排便是身体祛湿的两大途径。
若是脾虚弱的话,运化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堆积在体内,无法出去,自然湿气就更重,
湿气和脾虚是恶性循环的关系。
湿气是脾虚引起的,湿气又会使脾虚加重,
所以健脾+祛湿要一起进行才正确!
【湿寒体质适合“炒薏仁”】
寒性体质的人脾胃本身虚弱,薏米性寒,吃生薏米会伤脾胃,
因此若一定要选择薏米除湿,一定要吃“炒薏仁”,
不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选择一些温性的“药食同源”食材进行祛湿。
【炒薏仁】在锅里用小火炒上5分钟左右,炒至焦黄色,因为焦色入脾,经过炒之后,多了一份温涩,少了一份寒凉。
【最佳吃法】炒过的薏仁当做茶泡来喝,或是将炒熟后的薏仁磨碎,每天1小把服用,但不要超过连续一周服用。
3
湿热体质健脾祛湿食疗方
“光祛湿不健脾”是祛湿不成功的重要症结,
四神汤是中国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
其中四神是指山药、莲子、芡实和茯苓这四位“神仙”,
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对人体具有健脾、养胃等诸多益处。
下面介绍3款真正祛湿的方子:
健脾祛湿食疗方一:
【薏仁赤小豆芡实粥】
薏米,芡实,赤小豆(比例为1:1:1),冰糖(适量)。
把赤小豆、薏米、芡实、放入锅里,加水,熬煮2小时左右,
快煮熟时放入适量冰糖(不喜甜食者可以不放)。
健脾祛湿食疗方二:
【白扁豆莲子肉薏仁粥】
白扁豆120g,莲子肉(浸泡去皮)30g,薏仁30g,粳米50g。
上四味加水适量,工熬成粥,秋季早晚温服。
健脾祛湿食疗方三:
【薏仁茯苓粳米粥】
茯苓(研末)30g、薏仁30g,粳米100g。
先将粳米、薏仁加水适量,煮至半熟,放入茯苓粉,和匀后煮,空腹服用。
写在后面:
希望你看完后,能对薏米祛湿有重新的认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