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阅读量最高的微信
9月8日,武汉一家指定采集医院内,温情涌动。来自我市沙洋县的“00后”医生小刘与“80后”厨师敖师傅,先后躺上造血干细胞采集床,为远方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一场跨越职业与年龄的“生命接力”温暖上演。
“00后”小刘是沙洋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年轻的基层医生。2023年6月,刚学医不久的他留下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6月底,当他正在为居民测血压时,接到市红十字会电话,工作人员告知他与华东地区一名“00后”男性患者匹配成功。
“好的,我同意!”面对这一关乎生命的邀约,小刘没有丝毫迟疑,爽快答应。在获得单位全力支持后,他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往返医院,顺利完成捐献前的各项复查与体检并按时赴这场生命之约。
敖师傅今年43岁,是沙洋县一家家常菜馆的厨师,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2005年,我第一次无偿献血,看着血袋慢慢装满,心里想着‘这能救人’,就觉得特别踏实。”从那以后,只要符合条件,他总会挤出时间去献血。截至2025年,他累计无偿献血9次、献血量达3200毫升。2021年4月,敖师傅在一次无偿献血时,看到中华骨髓库的宣传海报,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8月,正在厨房颠勺的敖师傅,接到了荆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知他与华东地区一名“90后”女性患者配型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我手上的锅铲差点掉到地上!”敖师傅笑着回忆。挂断电话后,他第一时间跟家人商量,家人也没有丝毫犹豫,坚决支持他:“救人更重要。”
敖师傅和老板商量后,决定暂停一周的早餐供应,午餐照旧。出发前,餐馆门口的玻璃上贴上了告示,敬请顾客谅解。熟客们得知原因后纷纷点赞:“等你回来,我们天天来捧场!”
9月8日采集当天,两人在同一间采集室里,生命之花如期绽放。血液分离机运转4小时后,小刘成功捐献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敖师傅捐献28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两个装着“生命种子”的恒温箱被紧急送走,开启新的使命。
完成此次捐献后,小刘成为全国第20987例、湖北省第747例、荆门市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敖师傅则成为全国第21023例、湖北省第748例、荆门市第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集完成后,两人在医院走廊相遇,不约而同地向对方竖起大拇指。“小伙子真不简单!”敖师傅称赞小刘,“您放下生意救人,更了不起!”小刘也向敖师傅表达敬佩。两位普通人用善举书写了一段关于生命与善意的动人篇章。
荆门晚报记者/张勇 通讯员/张克龙 张超
编辑/刘思晴 实习生/高静美
二审/张超 终审/郑晓东
合作热线:0724-237889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