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可谓是一票难求,甚至一些知名的相声演员比明星都红。
然而,相对于他们功底扎实,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德云社的口碑却是出现了两极化。
当年曹云金的“背叛”,很多人只是关注到他做了什么,
而从未将口碑的崩坏联想到德云社的头上。
然而,随着这几年德云社的发展,“曹云金”二号的出现,才让大家渐渐地感觉到不对劲。
或许始作俑者只是表象,真正出现问题的是管理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曹云金退社风波
十年前,德云社的门票可谓一票难求。
黄牛倒手就能把票价炒高好几倍,甚至抬到原价的五倍。
不少铁杆粉丝为了抢一张票,凌晨就拎着小马扎赶到现场排起长队,一等就是大半天。
那时候,德云社的演员走在街上,也常被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郭德纲站在台上,底气十足地说出“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台下瞬间掌声雷动,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可谁能想到,仅仅十年后,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相声社团,会因自家徒弟的事,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0年,曹云金(现名曹金)退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郭德纲的生日宴上,曹云金姗姗来迟。
到场后,他情绪十分激动,一边喝酒,一边训斥师兄弟,甚至当场破口大骂。
郭德纲虽然强忍着内心的不快,没有当场发作。
但曹云金随后竟突然跪地发誓,表示自己要离开德云社,还放狠话称再回来就是孙子,说完便转身离去。
郭德纲的妻子王惠见状,也跪地挽留,可这一跪,反而彻底断绝了师徒关系回转的可能。
那时候舆论一边倒,都骂曹云金“忘恩负义”。
毕竟他2002年就拜入郭德纲门下,还在师父家吃住过,跟着学基本功好几年,怎么看都是“徒弟背叛师门”的戏码。
可没人细问,他到底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一步?
其实,曹云金之所以如此决绝,主要原因在于对收入分配的不满。
他觉得自己商演收益颇丰,可实际拿到手的报酬却过少,这种落差成为了他离开的关键因素。
不过,对于此事,双方各执一词。
曹云金强调是分配不公,郭德纲则指责他贪念作祟。
可曹云金走的时候,没带走德云社的任何资源。
没撬走搭档,没带走粉丝群,甚至连之前攒下的节目段子,都没再在外面用。
相反,离开德云社后,曹云金创办了“听云轩”,后来还多次登上春晚,逐渐涉足影视、综艺领域,同时经营着几家公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起初,他的个人选择并未让人直接联想到德云社本身存在问题。
直到15年后,一个比曹云金更“根正苗红”的人,用几乎一样的理由再次站出来。
大家才回头发现,当年那场“师徒反目”,可能不是孤例。
第二位“曹云金”
要是说曹云金的离开还能算“个案”,那宁云祥的二次退社,就没法再用“个人问题”搪塞了。
2025年8月,德云社再度陷入风波,被郭德纲予以重任的宁云祥正式宣布退出。
不仅如此,8月26日,他还发布一篇长文,并在文中详细阐述了三件事。
其一,他为父亲澄清,郭家菜的关店并非父亲的责任,而是管理与经营层面出了问题。
其二,他再次表明,2013年离开德云社,是源于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待遇方面的不公。
其三,他透露这些年德云社一直未给他缴纳社保,费用均由自己承担。
而这已经是宁云祥第二次离开德云社了。
他的身份颇为特殊,外公张文顺是德云社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2009年,张文顺病重弥留之际,特意将女儿张德燕和外孙宁云祥托付给郭德纲。
郭德纲也很讲义气,把宁云祥纳入“云”字科,还为他的家人都安排了工作。
父亲担任郭家菜的大堂经理,母亲则在剧场部负责管理。
郭德纲早期经常带他登台,给他不错的演出机会和搭档,还安排了专场演出,显然是有意培养他。
那时候谁都觉得,宁云祥是德云社“自家人”,前途肯定差不了。
可谁能想到,这份“自家人”的待遇,没挡住后来的不公。
2013年,宁云祥第一次离开德云社。
后来他解释,主要是觉得自己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同期的师兄弟,像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等人,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专场,人气也越来越高。
而他却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事业发展停滞不前。
离开德云社后,宁云祥的日子不太好过。
为了维持生计,他干过不少零工,甚至还开过网约车,从台前转到了幕后,生活过得颇为艰难。
2021年,宁云祥选择重回德云社。
可此时德云社内部格局已然改变,当年的同伴不少都已成了顶梁柱,有的跨界到娱乐圈也混得风生水起。
可宁云祥回来后,还是没资源,没专场,没综艺,连演出都只能排开场的边角场次。
2024年,曹鹤阳被任命为五队队长及人力资源总监,这件事成为宁云祥再次离开的导火索。
他认为,论资历和付出,自己不该被如此忽视。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社保问题。
他说在德云社待的这些年,社保一直是自己缴的,德云社从来没按规定给他交过。
要知道,德云社对外招聘的时候,明明写着“转正后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保”。
可到了他这个“嫡系”身上,却成了“例外”。
他找过相关负责人,没得到明确答复。
母亲张德燕忍不住在网上说过几句不满,还被网友骂“忘恩负义”。
长期积压在心中的情绪终于爆发,最终在今年八月正式宣布退社。
频繁出现问题
宁云祥的遭遇,不是独一份。
早几年,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李菁也走了。
表面说“理念不合”,其实是张文顺去世后,李菁想放缓商业化脚步,可没人听,最后连节目单都插不上手。
还有尚九熙和何九华拆伙的事,也让不少人议论纷纷。
这对搭档合作了七年,攒下了不少忠实观众,可在2020年突然就宣布不合作了,引得粉丝们各种猜测。
这变动不光是因为两人发展路子有了分歧,也能看出德云社在演员搭配和演出资源分配上,确实存在些现实问题。
另外,“流量优先”砸了“相声基本功”的根。
相声本来是靠基本功吃饭的,说学逗唱得扎实,可现在德云社的管理逻辑,慢慢偏了。
谁有流量、谁能上综艺,就给谁资源,基本功好不好,反而成了次要的。
最典型的就是秦霄贤,他靠着高人气很快走红,商演一场接一场。
可2023年一场商演里,他忘词就忘了三次,台下粉丝还在喊“没事”。
老观众听得直摇头,说“这不是相声,是粉丝见面会”。
郭德纲总说“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话当初让多少观众觉得德云社靠谱?
可现在,观众容得下德云社的“不完美”,却容不下“不公”“不规范”“丢根本”。
要是这三个死结解不开,就算再出多少流量明星,德云社的“退社魔咒”,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尽管如此,德云社到现在还是相声界最有影响力的团体。
但要想持续健康地走下去,或许还得在管理上更透明些,制度更规范些,分配更合理些。
只有把“人”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个团队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结语
分配失衡、社保缺失,“一言堂” 管理与流量至上的逻辑,正侵蚀着相声的艺术根基。唯有守住艺德底线、筑牢制度根基,方能让相声艺术在时代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新京报:《曹云金给郭德纲祝寿称退社风波让自己成长》2011-01-30
2.新浪娱乐:《实录:德云社推出四公子组合做客新浪》2012-06-05
3.宁文祥:《一次澄清三件事:“第一,当年郭家菜不干了跟我父亲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个大堂经理,一个打工仔而已;第二,我只在13年底离职过一次,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开心(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里的回报不单指钱)第三,认证是我自己取消的,这些年社保都是我自己掏钱交的(因为我没上班)干嘛还挂上人家公司认证。”这些令人不痛快的事我只说这一次,以后会尽量阳光一些,谢谢。》2025-08-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