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9月4日,安徽鸿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USB3.2、HDMI2.1连接器等精密电子零部件正加速生产。
这家2022年签约落户的企业,在铜陵市郊区经开区“每周汇报、双周调度”全流程服务护航下快速落地,如今不仅订单排至半年后,还带动2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初步产业协同效应。
“从签约到投产,每项服务都很到位,尤其设备运输遇阻时,园区24小时就打通跨省堵点,让我们能安心搞生产、谋创新。”公司总经理曹昊的感慨,道出了郊区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温度。
在安徽鸿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精密电子零部件正加速生产。陈磊摄
近年来,铜陵市郊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通过搭建平台、培育企业、优化服务、链接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铜陵市郊区经开区的蜕变是郊区创新实力提升的生动缩影。2024年3月,经开区成功获批向江北港新区调区,成为全省唯一跨江省级开发区,发展空间实现重大突破;过去三年,园区累计处置闲置用地超千亩,大通工贸园路网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更关键的是,园区打破校企合作空白,2023年推动吉林大学(铜陵)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约落户,2024年进一步出台合作共建方案,为企业链接高校前沿技术、加速成果转化搭建桥梁。
“此前园区与高校合作几乎是空白,吉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落地,让企业能更便捷地获取前沿技术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郊区经开区经济发展部部长章志文介绍,目前园区已建成多个研发平台,企业研发中心获批数量持续增长,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倍,今年7月还获批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郊区始终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
走进郊区经开区的另一家企业中科弘泰(安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家庭储能电池组、超低温储能电池组正通过严苛检测,即将发往东北地区基站与海外市场。
在中科弘泰(安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组装储能电池组。陈磊摄
“这是我们的核心产品,能在零下40度环境下稳定工作,还拥有超低温启动电源、超低温电芯等多项专利。”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庚明拿起一款电池组介绍,作为西安亚弘泰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他们主攻超低温固态电池研发,今年家庭储能产品已远销中东、德国、澳大利亚等地,成为园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园区之外,郊区也有专注特定领域的创新企业崭露头角,低碳科技领域的氨邦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例。氨邦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在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300兆瓦燃煤机组实现最高掺氨35%的平稳运行,试验成果多项指标世界领先,其“燃煤电厂掺氨燃烧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先后入选国家能源局、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今年3月还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氨作为绿色能源载体,掺氨35%就能减少35%的碳排放,这是我们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公司总经理陈玉伟说。
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郊区并非个例。“今年我们还将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家以上,通过梯度培育让更多企业成长为创新主力军。”铜陵市郊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钱毅介绍,目前郊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
为支持企业创新,郊区打出服务“组合拳”。在铜陵市郊区经开区,园区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行“一对一”项目服务专员制度,今年以来已协助5家企业6名高管子女解决入学问题,化解融资、用工等诉求近百项。针对企业发展痛点,推出“弹性年限出让”工业用地政策降低企业入驻成本,协调银行提供“项目贷”,还通过供应链金融、“园区贷”等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在人才支撑上,实施“产才双链融合”战略,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招聘对接、劳务派遣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以创新为引领,围绕新型建材、低碳科技、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应用开发、氢氨能综合利用、新型固碳利用等项目,进一步畅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让创新活力在全域逐步释放。”钱毅表示,将继续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为钥撬动发展动能,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将郊区打造成更具吸引力的高质量发展“强磁场”。(陈磊 田甜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