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高达168万元的扶贫款“走流水”协助就可领取?别天真,这其实是诈骗集团“洗钱”套路中的一环。9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德阳市旌阳区警方获悉,当地有男子因轻信能够领取高额“贫困补助金”沦为电诈“工具人”,最终被刑事拘留。
据了解,今年8月,德阳张某经朋友介绍得知一条“贫困补助基金”的信息,称下载“幸福传递”App 就能领取高额“扶贫款”。在金钱诱惑下,他毫不犹豫下载了该 App。很快,自称“扶贫机关”工作人员的孙某联系上他,并将他拉进“扶贫官方”微信群内。
张某与“工作人员”聊天截图(图源:旌阳公安)
群里福利不断,每日签到能领几元到几十元“贫困补贴”。这些小恩小惠让张某对领取“扶贫补助”深信不疑。见张某已“上钩”,孙某告知他按流程操作,就能办理168万元“扶贫款”放款业务。
张某听闻心动不已,并将银行卡交易明细截图发给孙某,对方却称其卡是二类卡、交易限额需“包装流水”提高额度才能办理。为尽快获得审批资格,张某按要求驱车到银行办理新卡,孙某也很“守信”报销了交通费、误工费等费用,还提醒他“养好”新卡“流水”。
没过多久,孙某要求张某去洛阳取现45万元,这一反常举动让张某警觉,他意识到对方可能在洗钱,随即删除 App、拉黑微信。然而朋友找上门来,说孙某在找他,群里有人完成了取现任务,若想领高额“扶贫资金”就得完成任务。想到那168万,张某心存侥幸,再次联系孙某接取41000元取现任务,最终沦为电诈“工具人”,等来的是民警传唤。
经民警核实,这41000元是另一起诈骗涉案款项。目前,张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旌阳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民警提醒,扶贫政策的落实和发布必须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要轻易接听陌生来电、添加陌生人好友、点击未知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不明App。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不出租、出借、出售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不要注册虚假公司,不出售对公账户。切莫贪图小利,沦为犯罪团伙的“帮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