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新版图划定!2900万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郑州都市圈“砍掉”5个城市!背后藏着国家战略转向
新版郑州都市圈披露:核心区锁定三市,精准对接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下的郑州选择:精准划定都市圈发展四圈层
郑州都市圈“砍掉”5个城市!背后藏着国家战略转向
![]()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郑州都市圈最终方案正式落地。新版规划将范围明确限定在2.6万平方公里,覆盖郑州、开封、许昌全域及新乡、焦作等市部分区域,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发展迈入精准协同新阶段。
过去十年间,"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两大战略定位让郑州实现能级跃升。但关于郑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长期存在激烈争论——"1+8超级框架"与"1+4保守布局"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甚至引发对洛阳"副中心城市"定位的争议。
2023年12月,河南省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披露《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细则,首次明确四层架构:
核心引擎层:郑州全市,开封、许昌全域
紧密联动层:新乡市区+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焦作市区+修武县/温县/武陟县
战略协同层:洛阳偃师区、平顶山郏县、漯河临颍县
辐射协作层:周边毗邻县市
2.6万平方公里总面积、覆盖人口约2900万的划定,相比此前网传版本缩减近半。这一调整并非政策退缩,而是对国家都市圈建设指导精神的深度契合。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中,已明确规定核心城市半径50-100公里的"一小时通勤圈"为刚性标准。
![]()
2023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明确信号:中国城镇化重点从"城市群扩张"转向"都市圈深耕"。郑州的主动调整,恰恰体现了对国家战略的精准把握:
此前"1+8"方案(5万平方公里)远超国内成熟都市圈规模(上海1小时都市圈2.2万平方公里,广州都市圈1.8万平方公里);
郑州2022年GDP1.29万亿元,仅相当于武汉的68%、成都的58%,辐射能力需与发展阶段匹配;
河南省2023年城镇化率57.4%,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需要集中资源突破。
现实案例印证规划的合理性。郑开同城化推进十年间,郑州与开封交界处的中牟县GDP增长320%,而距离郑州150公里的某外围城市,同期增速仅为187%。这证明50-100公里半径才是要素高效流动的黄金区间。
部分质疑者认为都市圈"只是个虚名",但政策红利已在三个领域显现:
交通能级跨越
郑州航空港区借势国际货运枢纽定位,2023年实现货邮吞吐量77万吨(全国第6),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郑许市域铁路(郑漯段)开通后,许昌至航空港区通勤缩短至35分钟。
产业协同突破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跨市布局:郑州经开区引进比亚迪整车基地(年产60万辆),开封尉氏县建设动力电池产业园(宁德时代投资120亿),许昌承接线束、轴承等配套产业。三地联合招商使土地成本降低27%。
制度创新试点
2023年都市圈内实现医保异地结算全覆盖,公积金互认互贷城市达5个,社保转移接续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
![]()
2024年1月河南省政府发布的《郑州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揭示关键举措:
交通同网
规划新建郑州至洛阳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改造连霍高速郑州段为双向10车道,新增5条跨黄河通道。
产业同链
建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联盟,明确郑州侧重研发结算,许昌负责中试转化,开封承接配套制造。
服务同享
推动郑开许三市高中联合招生,建立都市圈三甲医院分院制,试点"一卡通"整合公交、文旅、消费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洛阳虽未全域入圈,但偃师区纳入协同层使其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信重工等)可共享郑州的物流枢纽和科研资源。
![]()
与武汉都市圈(占湖北GDP60%)、成都都市圈(占四川46%)相比,郑州都市圈2023年经济总量占河南全省33%,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其特殊价值在于:
内陆开放新模式:通过"航空+铁路"双枢纽(中欧班列年开行突破3000列)打通欧亚走廊;
农业省份转型样板:在保障粮食安全(都市圈内划定1800万亩永久农田)前提下实现工业升级;
黄河流域协同标杆:建立跨市生态补偿机制,2023年黄河郑州段水质首次达Ⅱ类标准。
正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所言:"都市圈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把‘物理相邻’转化为‘化学融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