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家GMP兽药厂!化药1354家内卷、疫苗110家夯实壁垒,中药开辟增量【勃林格特约·猪业视野】
截至2025年9月,我国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兽药生产厂总量达1781家,2024年行业总销售额突破697亿元。行业区域与结构分化显著:空间布局“北密南疏”,山东(302家),河南(207家),山西(135家)、江苏(127家)、河北(124家)等为主要聚集区;数量结构上,化药生产厂1354家(占比76%),中兽药厂610家,疫苗厂110家,试剂盒厂129家。行业发展深度协同养殖需求与产业基础,当前已正式告别增量扩张阶段,迈入存量优化的关键转型期。
1781家GMP兽药厂全国分布
山东302家居首,“北密南疏”契合养殖密度
据新猪派调研,2025年全国含GMP生产线的兽药生产厂家共有1781家,其分布呈现鲜明的“北多南少”特征,山东、河南等北方省份成为行业核心聚集地。从具体数据来看,山东以302家兽药企业居首,河南207家紧随其后,两省合计509家,占总数的28.6%,山西、江苏、河北、四川等省份则分别以135家、127家、124家、122家位列其后。这一分布并非偶然,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均是是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区,庞大的养殖规模直接驱动兽药生产厂在这些区域布局,以贴近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北方化工业发达的优势也深刻影响着兽药企业分布。兽药生产离不开原料药,山东、河北等地具有众多化工企业能稳定供应各类化学原料,本地采购不仅降低运输损耗与成本,还能保证供应稳定性以应对市场波动,部分大型兽药厂甚至紧邻化工园区,形成产业协同,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企业竞争力。
化药1354家陷入“内卷”
在1781家GMP兽药厂中,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呈现显著差异,这与行业门槛、市场需求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紧密相关。化药因其在畜禽疾病防治(涵盖抗菌、驱虫、抗病毒等多领域)中应用广泛,且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同类产品研发批文数量多,以1354家占据绝对主导,占比超8成;中兽药生产厂家有610家,约占34.3%,疫苗及试剂盒生产厂家数量较少,占比仅6.2%和7.2%。
据新猪派分析,化药和原料药生产厂共有1505家,其中同时生产化药和原料药的厂家约占原料药厂家的2/5,这些厂家能够实现原料-化药一体化生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的物流和时间成本。中兽药生产厂家有610家,约占比34.3%,而同时生产化药和中药的厂家占中药生产厂的比例超90%,其背后反映了近年来在“减抗替抗”政策推动下,国家对养殖行业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日益严格,促使养殖场寻求抗生素的替代方案,化药企业为适应市场对绿色安全兽药的需求,纷纷拓展中药业务,既满足了养殖场需求,也丰富了自身产品线。
110家疫苗厂夯实技术壁垒
疫苗生产厂家在1781家GMP兽药厂中独具特点,呈现“量少质优、区域集中”的显著特征。从数量占比看,疫苗生产厂家占比仅6.2%,远低于化药等类型厂家,这源于疫苗生产需高研发投入与严格审批,研发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生产工艺控制严苛,且需通过复杂的资质认证,导致行业门槛极高,企业数量少但产品品质优异。
从区域分布看,疫苗生产厂家高度集中:江苏以13家领跑,山东12家,河南、吉林分别为8家和7家,华北(北京5家、河北2家)与华东(山东12家、江苏13家)合计占比超40%,而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仅1家,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不足3家。这种集中分布,一方面是因为疫苗对冷链运输要求极高,像猪瘟疫苗需全程2-8℃冷藏,养殖密集区能大幅缩短配送半径,保障疫苗效价;另一方面,中牧股份、普莱柯、瑞普生物等头部疫苗企业聚集于这些区域,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协同效应,头部企业研发能力突出、生产工艺成熟,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在疫苗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优势。
2024年兽药总销售额697亿元
生物制品162.76亿占23%
据新猪派调研,2024年行业总销售额约697亿元,呈现“化药主导、生物制品高贡献、中兽药高增长”的格局。其中,化药企业以299.02亿元销售额居首,占比约42.9%,但受同质化竞争影响增速放缓;生物制品厂家(疫苗、试剂盒等)虽仅227家(占比12.7%),却贡献了162.76亿元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3.35%,单家生物制品企业平均销售额0.72亿元,是化药企业(0.21亿元)的3.4倍,凸显其高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特性;中兽药企业销售额70亿元,占比约10.04%,虽规模相对较小,但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2%,成为“减抗替抗”政策下替代抗生素的关键增长极,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
最高755亿!兽药市场经历15年发展黄金期
回顾2010-2024年,兽药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0年营业额仅266亿元,2022年攀升至755.24亿元峰值,2024年虽小幅回落至697亿元,但仍处于高位,15年间增长162%,年复合增长率约6.7%。其中2020年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受非洲猪瘟后生猪产能恢复、家禽养殖规模化提升推动,营业额从2019年的504亿元跃升至621亿元,同比增长23.2%,此后保持稳定增长,充分反映出养殖产业复苏对兽药需求的直接拉动作用。
当前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未来趋势清晰可见。一方面,GMP兽药厂将向高质发展,小型化药企业因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正加速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随着全面禁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政策的深化,国家对养殖行业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日益严格,促使养殖场寻求抗生素的替代方案。中药以其天然、低毒、无耐药性等特点,成为理想的替抗选择。化药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拓展中兽药等替代品类业务,既能满足养殖场对绿色、安全兽药的需求,又能丰富自身产品线,增强市场竞争力。行业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研发能力强、契合绿色发展趋势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中兽药占比将持续提升,成为行业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中国兽药行业,既是“北密南疏”分布逻辑的延续,也是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从化药依赖到绿色转型”的关键期。对于企业而言,需紧扣两大核心:一是锚定山东、河南等核心养殖区与原料供应地,优化产能布局;二是加大中兽药、基因工程疫苗等高附加值品类的研发投入,规避化药同质化竞争。对于行业而言,这一转型将推动兽药产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健康养殖提供更合规、安全的产品支撑,助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面编辑】巫国红
【数据调研】巫国红
【内容采写】巫国红
【数据制图】巫国红
【内容审核】李 丹
加入新猪派养猪数据交流群
获取更多数据与资讯
新猪派精选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