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是中苏友好关系受到重挫的一年。当时苏联海军正在谋求南下发展,并决定将潜艇的作战军力投向太平洋的更深处,但潜艇缺少陆基依托,行之不远,行之难久。赫鲁晓夫便向中国政府提出,由中苏两国在中国的南海岸合作建设“长波电台”,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但这一建议遭到毛泽东的严辞拒绝。
赫鲁晓夫
就在此时,中国海军提出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远洋潜艇,苏联军方趁机提出两国共同建设“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如果“联合舰队”能够建成,“长波电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以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转达了赫鲁晓夫的“联合舰队”建议,毛泽东听后大怒,他对尤金说:“你叫赫鲁晓夫自己来谈!”
赫鲁晓夫收到毛泽东的回复后,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他。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的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虽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机场迎接了赫鲁晓夫,但机场显得冷清空荡,没有铺红地毯,也没有欢迎标语,没有欢迎人群和献花的少先队员,四周寂静得仿佛还在沉睡。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握手
7月31日至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连续4天会谈了4次。毛泽东在会谈时要求赫鲁晓夫解释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却吞吞吐吐,答不上来,他只好把话题转移到“长波电台”上:
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也是可以的么,这个电台属于谁并不重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我们甚至愿意把这个电台送给你们,但是希望这个电台能尽快地建立起来,我们的舰队现在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这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泊?
毛泽东听后果断拒绝:“最后说一遍,不行!而且我不再想听到有人提起这件事。”
赫鲁晓夫又说:“毛泽东同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相互合作和供应方面并没有什么麻烦,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简单的一件事都不能达成协议?”
毛泽东仍然坚决地回答说:“不能!”
谈着谈着,赫鲁晓夫突然对中国的“大跃进”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他直来直去地说:“你们这个‘大跃进’,我们认为是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情况,是不切实际的狂想、蛮干,是小资产阶级狂热病!”
毛泽东针锋相对地回答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就是联合的生产合作社多,人多力量大,热气高;公,就是社会主义因素健康发展,集体所有制的成份比合作社的因素多,通过人民公社,我们把资本主义的残余逐步地毫不留情地去掉。这是人民群众自发搞起来的,不是我们命令执行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么!”
赫鲁晓夫头皮有点发麻发烫,他现在明白,毛泽东是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的,自己感觉是晚辈在和长辈说话,低了一头,他看看苏联来的其他人,讪讪地、有点不耐烦地说:“这些我们确实还搞不清楚,只有你们自己清楚,总之,你们搞的是中国式的,你们比我们更清楚。”
赫鲁晓夫此行并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解决,一度流产的两国防空协议通过了。8月3日,中苏两国国防部长签署了防空协议和有关订购设备、聘请专家的合同。
这次会谈过去很多年之后,赫鲁晓夫才承认,苏联的建议“触及了这个曾长时期受到外国侵略者统治的国家的敏感问题”,“触及了中国的主权”,也伤害了毛泽东和他的民族感情。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
赫鲁晓夫曾亲口对儿子说:“当时我们有些急躁,夸大了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一体化的意义。”他还在回忆录中后悔地说:“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会有这样的反应,那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提出这个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