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儿晓晓开学前三天,婆婆带着小叔子陈河一家突然来了。
他们一行五人,浩浩荡荡地挤了进来,大包小包瞬间堆满玄关。
老公陈江赶紧上前接过婆婆手中的行李:“妈,你们怎么来了?”
婆婆顾不上回答,一把拉住晓晓的手:“哎哟,我的大孙女,都要上大学了!快给奶奶看看,真是越长越水灵了!”
弟媳挤到前面,堆着笑对我说:“晓晓真有出息,考上深大,可是给咱们家长脸啦!我们特意来给她送行!”
小叔子只是站在一旁,憨厚地笑。两个侄子,早就钻过人群,冲进客厅,抢起了电视遥控器。
我压下心里的诧异,转身进入厨房忙碌。弟媳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厨房门口,客气地说:“嫂子辛苦了,都是一家人,还做这么多菜。”
“应该的,晓晓考上大学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你们还特意来送她。”我笑着应答,心里却明白,小叔子一家,从来都不做赔本买卖。
饭桌上,婆婆不停地给小叔子一家夹菜,生怕他们吃不饱。
饭后,婆婆拿出两个红包,递给晓晓,特意说明是奶奶和婶婶分别给的。
晓晓笑着道谢接过。我瞥了一眼那薄薄的红包,心里大概有了数。
她刚落座,婆婆就立刻朝我说:“老大媳妇,你是做大伯母的,是不是也该给两个侄子表示表示?都要开学了。”
“妈说得是,我明天去看看。”我面上应着。
晚上去客厅倒水,隐约听到弟媳对婆婆说:“妈,你今天提醒嫂子给咱们表示表示,你说嫂子会给咱们送什么呢?”
“娃们开学了,不得穿新衣服,用新书包?再给你添两件新衣服,肯定咱们不能吃亏。”婆婆压低声音笑着回。
原来从一开始,她们心里就打着这样的算盘。
2
婆婆住在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供两个儿子上学,并不容易。
我老公从小学习就刻苦,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省城的大学,后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在城里扎下了根。
小叔子则对读书没什么兴趣,初中没念完就辍学,早早踏入社会打工挣钱。
婆婆总说:要不是小叔子当年打工攒钱供老公读书,我老公根本读不完大学。老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全靠小叔子出的力。
可说实话,小叔子当初学习不好,主要是沉迷网吧。
后来他不上学,是公婆托人,在县城的修车铺,给他找了份学徒的工作,指望他学门手艺将来糊口。但他做事不踏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了两三家店,手艺也没学出来。
直到结婚之后,他才算稍微踏实下来,现在在工地上搬砖,也能维持一家人的开销。
婆婆心疼小叔子,总觉得他过得不容易。于是动不动就“教育”我老公:你是哥哥,又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得多帮弟弟。只要小叔子那儿有点风吹草动,婆婆一个电话就追过来,要求老公全力支援。
即便我们人在省城,婆婆但凡有点头疼脑热,也必定喊我老公回去照顾。我是他的妻子,自然也得跟着忙前忙后。
说到底,婆婆常年住在村里,日常还得靠小叔子照应。所以她偏心偏得明目张胆,一整碗水,几乎全倾向了小儿子一家。
这次兴师动众从老家来到省城,说是给我女儿送行,还不是想占点便宜回去?
3
出发前一天,我对婆婆说:“妈,明天我们去送晓晓上学,家里就没人了……”
话还没说完,婆婆立刻打断:“我们就是专门来送晓晓上学的。我跟你弟一家,还没去过深圳呢,送完她,正好在深圳转一圈。”
说完,她扭头看向我老公:“你给你弟拿2万块钱,勉强够我们这趟花的,不够了我再跟你说。”
婆婆这话一出,我倒吸一口冷气,老公也顿时愣在原地。
他低着头,小声回了一句:“妈,晓晓刚交完学费,我们最近也挺紧张的。”
婆婆双手一摊,语气不容商量:“可我都答应你弟了,现在,你说怎么办?你在省城见多识广,你弟在县城,一辈子没出过门……”
老公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喋喋不休的婆婆,低声说:“那就一起去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一股火窜起来,脸上还强装平静,淡淡地说:“那你看一下,现在还能买到去深圳的火车票吗?”
老公点点头,对婆婆说:“我先查一下。”
当天晚上,他告诉婆婆:“票抢了很久,确实一张都没有。现在正是开学高峰期,我们的票是提前半个月订好的。”
婆婆听后,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却绝口不提回老家的事。
4
正当我还在发愁,怎么劝婆婆他们回老家时,窗帘店老板突然打来电话。
我拿起电话,躲在阳台上接听。没想到婆婆年纪虽大,耳朵却很灵,隐约听到只言片语,转身就去找我老公。
“你们是不是买新房了?”她一开口就直戳重点,眼神紧盯着老公。
老公一时没反应过来,支支吾吾地回答:“啥新房?没、没有啊。”
“还装?我都听见了,”婆婆紧追不舍,“你这孩子,从小就不会撒谎。快说,买在哪儿了?”
老公朝我投来求助的眼神,准备硬扛。我只好接过话:“妈,那是投资用的,根本没法住人。”
前两年,我和老公就在郊区,悄悄买了个小户型,那里临湖,又是风景区,我们本想偶尔去度个假、换换心情,退休后去那里养老。
我只怕婆婆知道我们买新房了,想着我们有钱,又让我们掏钱补贴小叔子。所以就一直瞒着没敢说。
“是房子就能住人,怎么就不能住呢?”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你们正好搬去新房,这套就留给你弟。他两个孩子上学,县城教育条件差,在这儿读书,将来肯定也能考上好大学,有姐姐这个榜样在前呢!”
家里一瞬间安静了下来。婆婆这倒是会安排,她以为省城的房子是村里的房子,不值几个钱啊?
小叔子和弟媳眼里,一下子亮了,仿佛看到了希望。
而我和老公,面面相觑,只能尴尬地望向婆婆。
5
我看着小叔子和弟媳满脸期待的样子,再看向婆婆那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心里的火一下子压不住了。
“妈,我敬你是长辈,一直以来,能忍则忍,”我努力攥住微微发抖的手,声音却异常平静,“但你不能总这么偏心。两个都是你儿子,为什么每次都非得我们牺牲,去成全弟弟一家?”
婆婆明显愣了一下,似乎完全没料到,我会当面反驳,拿足架势说:“要不是当年弟弟供他哥……”
“弟弟到底有没有供他哥上大学,你心里比谁都清楚。”我打断了婆婆的话。“陈江上大学那会儿,一年学费才三千多,他拿奖学金、做兼职,根本没让家里出多少钱。陈河当初是去打工了,可一个月挣的那点钱,够他自己花就不错了,哪来的钱供陈江?”
老公在一旁扯了扯我的袖子,想让我停一下,被我轻轻推开了。
“这些年来,老家买房、弟弟孩子上学、你生病住院,哪一次不是我们出钱?你总说哥哥就该帮弟弟,我们认了,也帮了。可现在你连我们这套房子都想要走,凭什么?”我越说越觉得委屈,声音不自觉得带出了哭腔。
婆婆回过神来,恼羞成怒:“长兄如父!大哥不该多帮衬点弟弟吗?”
“帮衬是情分,不是本分!”我抬高声音,“弟弟一家,有手有脚,为什么不靠自己努力?难道打算一辈子指望着哥嫂施舍?”
6
这时弟媳忍不住跳起来插话:“嫂子,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要施舍了?”话到最后,她好像意识到什么,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那你们现在这是在做什么?”我直视着她的眼睛,“一家老小吃我们的、住我们的,现在还想要我们的房?甚至去深圳旅游,都让我们出钱?你们为我们做过什么?”
弟媳被怼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委屈地望向婆婆。
婆婆气得脸色发白,一只手紧紧捂着胸口直喘气。
我站起身,最后说了一句:“明天我们送孩子上学,家里没人,不方便留你们。希望你们明天回老家,一路平安。”
说完,我转身回了卧室。
客厅传来婆婆的哭声和老公安抚的声音。这一次,我不会心软,我们也是工薪阶层,上有老下有小,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没义务、也没能力一直惯着谁!
终于狠下心,撕破脸,我觉得心里痛快多了!做人就应该这样,委屈谁,也不能委屈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