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文化比较灿烂,写诗的人非常多。诗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并不是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而是以诗人的独特视角来看。其实,诗人满眼都是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构思阶段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古今上下,无所不思,无所不想。诗人往往是这样,看到什么就往诗的方面去考虑,带着诗的思想去看待世界,满眼都是诗。虽然山川草木不等于诗,但在诗人的眼里具有了诗意。有人说诗人总是疯疯癫癫的,其实并不是诗人精神有问题,而是诗人始终沉浸在创作的状态,要有一定的发现,主要还是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中发现新意,发现诗意,在人们看惯的事物中发现诗意。虽然诗意是可遇不可求的,但诗人总是在苦苦追索,要获得灵感,在灵感的启发下写出诗句。诗的语言有独创性,很容易对现代语言形成一种挑战,但并不能说这样的语言是违背逻辑的。在文学创作中,诗的语言最具有独创性,而且有可能违背人们的语言习惯,但并不能说这样的诗句是不合理的。诗本身就像是跳舞,散文就像是散步。倘若诗写得像散文,那就叫散文诗,而不是纯粹的诗歌。
诗人一旦写诗,就会具有诗的创作状态。古代天才诗人往往不会冥思苦想,而是“兴会所致”,挥笔写成,没必要琢磨半天。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醉了酒才会捕捉到灵感。王勃拥被而眠,可以获得灵感。诗人总是这样,要寻找独特的创作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就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普通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诗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诗人看到的是抽象的山水,是山水体现的精气神,或者说是把主观自我投射到山水之上,体会到的情感,做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倘若没有这种主观精神的关照,诗人就写不出好的诗歌。儒家讲究博爱精神,讲究关心现实,关心具体的生命,很容易指导诗人的创作。诗人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到外在事物上,甚至会投射到抽象的概念,投射到古今纵横的变化上,投射到历史烟云之中。张戒的《岁寒堂诗话》论杜诗:“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欲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杜甫诗中不管是意象还是意境,都经过了诗人主观情感关照,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但状物写情恰如其分。尤其是经过杜甫苦吟之后,很多诗句成为经典,不能置换一字。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经济上极度困窘,却能主动节约开支,积极修炼身心,安排好日常生活,还经常写诗作词。苏轼视逆境为顺境,思想自由旷达,在主观上实现了精神的自由,而不会受到逆境的困扰。按理说,他应该颓唐弱志,应该被生活的困难影响,但在他的诗中体现的是昂扬的气势,是个人生命力的表达。似乎他完全生活在诗境之中,生活在禅境之中,已经忽略了身边的困难和苦难,甚至把困难和苦难作为磨练个人意志的必备条件,当然也就不再悲哀。后来的陆游和辛弃疾算是主张北伐的人物,但最终没有实现政治理想,反倒是他们的诗歌成了著名的爱国诗。他们眼中的事物都是带有家国情怀的事物,与苏轼眼中的事物是不同的。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同,获得的体验不同,写出来的诗句也不同。问题没有出在客观事物身上,而是出在诗人特殊的观察视角上。诗人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观察事物,会用自己做诗的方法来构思,就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恰恰是这样的片面性产生了很多的意思,让人感觉到朦胧而又美好。即便读诗的人读出了歧义,认为自己理解的就是对的,也无关紧要。诗歌就摆在那里,任凭读者去读,哪怕读错了,读出来另外的意思,也不会影响诗的存在。
倘若以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诗人似乎与正常人不太一样,尤其是写诗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说的话言语不清,有时候根本不合逻辑,普通人理解不了。越是这样,诗人就越像一个通灵者,要沟通诗神,或者沟通自己认为的神灵,请求神灵赐予自己灵感,赐予自己好的诗句。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诗人的这种通神的状态其实就是获得潜意识支配的状态,靠潜意识获得灵感。人类的大脑分析和综合能力非常复杂,能够在瞬间分析很多事物,也能够找出共同点,综合概括。甚至人类的大脑会在睡眠的时候产生奇思妙想,把各种不相连的事物联系起来,最终产生人们想要的结果。有的诗人在睡梦中获得好的诗句,醒来之后赶快记下来,不然很快就会忘掉。这样的诗句被人称为神来之笔,因为普通人想不出来,一般的诗人也构思不出来,只有在睡梦中得到诗句的诗人才能想出来。诗人不仅看到什么都认为是诗,而且在睡梦中可以获得诗句,怎么说都进入了诗歌创作的状态,却有一些脱离现实。人们看到的小草就是小草,诗人看到的小草很可能代表生命力,是他们眼中美的象征,而不是单纯的小草。人们看到孩童啼哭,觉得孩子很烦,而在诗人眼里看到的是孩童天真无邪的状态,甚至诗人也要大哭一场,由此得到优美的诗句,与众不同。
其实,诗人满眼都是诗,已经和正常人不一样了。人们应该尊敬诗人,而不应该远离诗人或诗歌,以免失掉美的判断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