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再破世界第一!化学合成“粮食”将量产,不种地也能粮食自由

0
分享至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但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依赖天气,也能确保全国人民吃饱饭,甚至还能为全球粮食危机提供解决方案,那将意味着什么?

这听起来像是电影中的未来场景,但现实是,中国科学家正一步步将这个设想变为现实。



2021年9月,中科院成功实现了“粮食”的化学合成,这项技术不需要耕地,就能实现粮食的自主生产。虽然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在未来,它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那么,科学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吃饱到吃得好

我国的耕地资源并不算丰富。根据2023年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9.29亿亩,较此前略有增长,但人均耕地面积仍然非常有限。

此外,其中还包含大量中低产田,真正适合高产种植的优质土地如黑土地和水浇地非常稀缺。虽然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省是主要产粮区,但它们也面临着土壤退化、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挑战。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生态退耕也在持续压缩可用耕地面积。尽管国家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靠开垦新地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已不现实。

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适合耕种的土地早已被广泛利用。南极和北极是冰川覆盖区域,撒哈拉是广袤沙漠,亚马孙雨林则需要被保护。真正可开发的耕地已经所剩无几。



更严峻的是,传统农业消耗大量资源。全球约70%的淡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40%的土地专门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这还不包括每年使用的大量化肥和农药。

即便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仍指出,全球仍有近10亿人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思路。



而中国人一向擅长破解难题。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到耐盐碱水稻、沙漠水稻,我们不断在恶劣环境中挖掘潜力。

如今,我们正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再完全依赖阳光和土壤,而是转向实验室和生物反应器。这不是对农业的放弃,而是为其增添了一位强有力的伙伴。





一场粮食生产的范式变革

谈到中国粮食科技,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里程碑。从1964年起,袁老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在质疑声中不断刷新水稻亩产纪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止步于实验室,而是将稻种带到了盐碱地、沙漠边缘甚至海边,让更多人摆脱饥饿。



但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如果说杂交水稻是让土地更高效,那么合成淀粉则是尝试脱离土地。

2021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宣布,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



请注意,是全人工合成,完全不使用植物细胞,也不依赖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催化构建了一条全新的淀粉合成路径。

这项研究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它同时解决了两大难题:粮食安全和碳排放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我们竟然可以将它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淀粉。

这种创新思维令人惊叹。更实际的是效率的对比,自然界的玉米需要数月才能合成淀粉,而人工系统只需数小时;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步骤也减少了50多步。

正因为如此,这项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并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天我们就能吃上合成主食。研究人员坦言,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自然界的淀粉合成机制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各个环节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而人工系统目前还处于初步搭建阶段。

例如,四个模块如何无缝衔接、哪种酶组合最高效,都需要大量实验验证。但方向已经明确,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





合成淀粉将如何塑造未来?

如果未来合成淀粉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它将带来哪些改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释放大量土地资源。据估算,1立方米的反应器一年产出的淀粉相当于5亩玉米地。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可能不再需要不断开垦土地、砍伐森林、争夺水资源,而是转向建设淀粉生产工厂。城市屋顶、郊区厂房,甚至偏远地区都能成为粮食生产基地。



这对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生产淀粉预计可减少90%以上的土地和淡水使用,同时完全不需要化肥和农药。

要知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许多河流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果这部分压力得以缓解,蓝天、碧水、净土的目标将更进一步。



此外,合成淀粉还能提升粮食系统的稳定性。传统农业受气候影响大,旱涝、虫害等因素常导致减产。而工厂化生产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可实现全年稳定产出。

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这无疑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当然也要理性看待,目前该技术仍处于中试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不小距离。酶的成本、反应条件优化、产物纯度控制等问题仍需攻克。



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存在挑战,我们也并不期待它彻底取代传统农业。稻田风光、麦浪翻滚,始终是文化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它可以作为极端情况下的保障手段,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或饲料的补充来源。即便只替代10%的农业淀粉,也将带来巨大的资源节约。



别忘了,它还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通过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生产出有用的食品原料,堪称双赢的绿色科技。未来如果结合可再生能源驱动,甚至有望实现负碳生产。



回顾几十年来,中国的粮食之路是一条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道路。从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信念,到如今合成淀粉的创新尝试,一代代科研人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我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粮食自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合成淀粉技术或许不会让我们立刻实现“不种地也能吃饭”,但它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自信。中国人不仅能种好地,还能用科技创造新的可能。

未来,我们吃的馒头、用的糖,可能一部分来自工厂的反应器,另一部分仍然来自田野的阳光雨露。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并不冲突,它们可以携手并肩,共同守护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饭碗。



主要信源

首次!中科院科学家实现CO₂人工合成淀粉,效率比玉米高8.5倍——中科院物理所2021年09月25日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新突破——新华网中科院实现“人工光合作用”,实验室用CO₂合成淀粉,效率比玉米高8.5倍——澎湃新闻自然资源部: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增加1120.4万亩——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2-232025年我国早稻实现增产——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长魏锋华解读早稻生产情况——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当色情行业赚不到钱时,经济真的该警惕了?

当色情行业赚不到钱时,经济真的该警惕了?

流苏晚晴
2025-09-17 18:05:22
我成了富婆母女的私宠,在她的四合院风生水起

我成了富婆母女的私宠,在她的四合院风生水起

谜想计划
2023-10-08 10:17:36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近史谈
2025-08-23 14:31:59
西甲公布各队薪资上限,皇马高达7.6亿欧,比巴萨多4亿

西甲公布各队薪资上限,皇马高达7.6亿欧,比巴萨多4亿

雷速体育
2025-09-19 19:53:23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是个人选择还是另有隐情?35岁男子回乡“崖下洞居”惹争议!|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09-19 00:16:16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

刘震云: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

清风拂心
2025-08-21 17:15:06
林依晨二胎产后3个月复出,镜头前瘦到脱相,腋窝黑色沉淀还未褪

林依晨二胎产后3个月复出,镜头前瘦到脱相,腋窝黑色沉淀还未褪

蒂蒂茱家
2025-09-18 19:33:47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新剧被指辱华,这一次,没有谁能救得了她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新剧被指辱华,这一次,没有谁能救得了她

叨唠
2025-09-20 03:10:41
动真格了!劳务派遣新规落地,体制外、编外人员何去何从?

动真格了!劳务派遣新规落地,体制外、编外人员何去何从?

搬砖营Z
2025-09-18 17:52:06
俄罗斯再度示好,百年前的欠条,至今未还,中俄关系再起波澜

俄罗斯再度示好,百年前的欠条,至今未还,中俄关系再起波澜

诗意世界
2025-09-19 17:41:43
86岁李双江和梦鸽游新疆,两人十指紧扣好恩爱!儿子李天一变低调

86岁李双江和梦鸽游新疆,两人十指紧扣好恩爱!儿子李天一变低调

小咪侃娱圈
2025-09-18 10:55:09
再见了!市区百年地标被彻底拆平!天津人最后的老念想,终究还是没了!

再见了!市区百年地标被彻底拆平!天津人最后的老念想,终究还是没了!

天津人
2025-09-19 21:09:27
菩萨告诫:蛇不轻易进屋,进屋总会发生这三件大事,定要留意!

菩萨告诫:蛇不轻易进屋,进屋总会发生这三件大事,定要留意!

萧竹轻语
2025-09-09 19:56:48
1988年授上将的17位将军,已经去世16位,唯一健在的是谁?

1988年授上将的17位将军,已经去世16位,唯一健在的是谁?

红色先驱
2025-09-18 19:45:05
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啥样?网友:本就是打工的,只是恰巧读了几年书

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啥样?网友:本就是打工的,只是恰巧读了几年书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7 00:10:10
口交不入刑,教材当废纸:丹阳案背后的黑色幽默

口交不入刑,教材当废纸:丹阳案背后的黑色幽默

有戏
2025-09-17 17:48:36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百态人间
2025-09-10 16:01:34
香港情侣在5平米廉租房中的一幕,彻底撕开了穷人最心酸的遮羞布!

香港情侣在5平米廉租房中的一幕,彻底撕开了穷人最心酸的遮羞布!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09-12 14:21:16
高调离婚后又要复合?内娱第一笑话

高调离婚后又要复合?内娱第一笑话

创意社V
2025-09-04 10:46:45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2025-09-20 04:23:00
哄动一时啊 incentive-icons
哄动一时啊
关注我,了解更多有趣历史。
2813文章数 1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游戏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和三月七一样爱自拍,还恶趣味让叽米加班,长夜月越来越神秘了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