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 10 月至 1951 年 6 月,志愿军入朝后,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连续进行了 5 次大规模战役。这 5 次战役,每一次都打得惊心动魄,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术,歼敌 23 万余人 ,把 “联合国军” 从鸭绿江边一路赶回了 “三八线” 附近。这一系列辉煌的战绩,不仅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筑牢了坚实根基。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败退,美国在政治上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在停战谈判桌上,美国代表的表现可谓是无理至极。他们妄图不劳而获,提出 “海空军优势必须在地面上得到补偿” 这种荒谬绝伦的要求,竟想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阵地以北约 38 - 68 公里的开城、伊川、通州一线,试图凭空攫取 1.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之后,他们又以 “防卫汉城” 为借口,厚颜无耻地单方面要求志愿军退出 1500 平方公里的开城地区。除此之外,美国还提出诸如 “停战后限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自己的国土上修建飞机场”、战俘 “自愿遣返” 原则等一系列不合理要求,其贪婪和霸道的嘴脸暴露无遗。
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中朝代表始终坚定立场,紧紧遵循毛主席提出的谈判总方针,采取 “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 的策略。他们一方面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言辞犀利地驳斥美方的无理行径;另一方面,在战场上严阵以待,时刻准备给予来犯之敌迎头痛击,秉持着 “争取和,不怕战,准备拖” 的态度,“谈要耐心,打要坚决,据理力争,直到取得公平合理的停战” 。在中朝代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下,美国妄图通过谈判获取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的美梦彻底破碎。
美国决策层和情报部门专家在目睹这一切后,不得不承认军事压力对中朝方面根本不起作用,他们原本期望通过谈判达到的预期目标也化为泡影。在他们眼中,志愿军就像扎根在朝鲜土地上的钢铁长城,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而且还不断扩充了空中和地面力量,丝毫没有要接受停战条件的迹象。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1952 年 9 月 27 日,杜鲁门迫不及待地向克拉克下达指令:为了迫使中朝方面接受 “自愿遣返” 原则,最重要的就是 “不能减少军事压力”。10 月 8 日,美方代表哈里逊更是嚣张地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并恶狠狠地叫嚣:“让大炮和炸弹和你们辩论吧!” 就在同一天,“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蓄谋已久的 “金化攻势”(即摊牌行动)计划,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防守的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等阵地,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1952 年 10 月 14 日凌晨 3 时 30 分,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时刻。美军第 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带着几分狂妄与自信,向全世界宣告:“金化攻势开始了!” 这一声宣告,如同恶魔的咆哮,拉开了上甘岭战役血腥的序幕。
仅仅半个小时后,战争的风暴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第 8 集团军第 7 师和南朝鲜军第 2 师各一部,共计 7 个营的兵力,在 300 门大炮、40 架飞机和 120 辆坦克的强大火力支援下,气势汹汹地向上甘岭地区的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时间,天空被飞机的轰鸣声撕裂,大地被炮弹的爆炸声震撼,无数的炮弹和炸弹如雨点般倾泻在志愿军的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整个上甘岭瞬间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美军凭借着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优势,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突破志愿军的防线,拿下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高地。他们的炮火覆盖密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平均每秒钟就有 6 发炮弹落在志愿军的阵地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承受着 76 枚炮弹的爆炸冲击 ,这种疯狂的火力输出,史称 “范佛里特弹药量”。在如此高强度的炮火攻击下,上甘岭的山头被无情地削低了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得松动了 1 - 2 米,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瞬间化为一片焦土,所有的植被都被战火吞噬,只留下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
面对美军如此凶猛的进攻,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深知上甘岭的重要战略意义,这里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又是朝鲜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连接点,控制着金化、铁原和平康三角地带,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一旦上甘岭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他们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志愿军前沿守备部队依托着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工事,顽强地抵抗着美军的进攻。这些坑道工事,是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双手一镐一锹挖掘出来的。它们就像地下长城,为战士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庇护所。尽管美军的炮火异常猛烈,但战士们躲在坑道内,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大部分火力攻击。当美军的炮火稍一停歇,步兵发起冲锋时,志愿军战士们便如猛虎出笼般从坑道中跃出,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展开猛烈反击。他们端着冲锋枪,向着敌人疯狂扫射,一颗颗手榴弹如愤怒的钢铁之花,在敌群中绽放,炸得敌人鬼哭狼嚎。
在激烈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充分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战斗智慧。他们利用地形地物,巧妙地隐藏自己,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有的战士藏身于弹坑之中,等敌人靠近时,突然投出手榴弹,给敌人以致命一击;有的战士则利用山缝、石坎等天然掩体,与敌人展开近距离的交火,用精准的射击消灭敌人。尽管敌人的兵力和火力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志愿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以一当十,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连续击退敌人 7 个营兵力的集团冲锋 10 余次 。
19 时 5 分,志愿军第 15 军第 45 师抓住敌人立足未稳的时机,果断以 4 个连的兵力对敌人分 4 路进行反击。坑道内的部队也积极配合,里应外合。战士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敌人,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中,战士们喊着震天的口号,挥舞着手中的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阵地。经过 3 小时的激战,志愿军成功地全部恢复了阵地,将敌人赶出了高地。
从 10 月 14 日到 10 月 20 日,在这漫长而又惨烈的 7 天里,志愿军与 “联合国军” 围绕着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展开了反复争夺。战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志愿军第 45 师在这场战斗中伤亡 3200 多人,但他们也取得了歼敌 7000 多人的辉煌战果。
10 月 20 日,志愿军前沿部队因伤亡过大,无奈退守坑道。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美军在占领表面阵地后,对坑道内的志愿军展开了疯狂的封锁。他们妄图通过各种残忍手段,将志愿军困死在这狭小的坑道之中 。
美军先是采用筑垒封锁的方式,在坑道口附近修筑起坚固的碉堡和铁丝网,将坑道口围得水泄不通。这些碉堡里的敌人,时刻用机枪和步枪对着坑道口扫射,只要有志愿军战士稍有露头,迎接他们的便是密集的子弹。同时,美军还使用石土堵塞坑道口,企图将志愿军彻底困在坑道内。他们用卡车运来大量的石块和泥土,倾倒在坑道口,试图将其完全掩埋。
轰炸爆破也是美军的常用手段。他们出动飞机,对坑道进行地毯式轰炸,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坑道周围爆炸,巨大的冲击力震得坑道内的战士们耳朵嗡嗡作响,不少人甚至被震得七窍流血。地面上,美军还使用重型火炮和炸药包,对坑道口进行近距离爆破。每一次爆破,都让坑道剧烈摇晃,仿佛随时都会坍塌,战士们的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更令人发指的是,美军还施放毒剂。他们将各种有毒气体,如芥子气、氯气等,通过管道或炮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坑道内。一时间,坑道内毒气弥漫,战士们被呛得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眼睛刺痛,许多人中毒昏迷,生命垂危。
在坑道内,战士们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干渴,还要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坑道空间狭小,空气污浊,弥漫着硝烟、汗水、血水和腐臭气味。由于没有通风设备,战士们常常感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伤病员们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伤口感染化脓,痛苦不堪,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默默忍受着一切。
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坑道内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白天,敌人的攻击稍一停歇,战士们便抓紧时间抢修被炸毁的工事,整理武器弹药,为下一次的战斗做准备。夜晚,他们则组织小分队,主动出击,向敌人发起突袭。这些小分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爬出坑道,摸进敌人的阵地,用手榴弹、刺刀和冲锋枪,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他们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搅起了阵阵波澜,让敌人防不胜防,胆战心惊 。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的战士为了给战友们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吸引敌人的火力;有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用最后的力气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的战士在坑道即将被敌人攻破的关键时刻,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坑道的安全 。
随着时间的推移,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终于等来了战略反击的时刻。10 月 30 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志愿军第 15 军经过精心筹备和周密部署,决定对占领 597.9 高地表面阵地的 “联合国军” 发起全面反击 。
为了确保反击的成功,志愿军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在兵力调动方面,第 15 军集中了优势兵力,以 7 个连的兵力投入到反击作战中。同时,为了增强作战力量,第 12 军也奉命派出 2 个营的兵力,迅速奔赴战场,加入到这场激烈的战斗中。
在战术运用上,志愿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优势。他们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让敌人防不胜防。首先,志愿军对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10 月 30 日 21 时,志愿军的百余门火炮同时怒吼,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得敌人鬼哭狼嚎。这一轮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 2 个小时,将敌人的阵地工事几乎全部摧毁,为后续的步兵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后,志愿军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如猛虎下山般向敌人发起了冲锋。战士们分成多路,迅速冲向敌人的阵地。他们利用地形地物,巧妙地避开敌人的火力,一步步逼近敌人。在冲锋过程中,战士们充分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面对敌人的猛烈抵抗,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有的战士在冲锋时不幸中弹,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的战士身负重伤,却依然顽强地爬向敌人,用手中的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
在反击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胡修道,这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11 月 5 日,在 597.9 高地的战斗中,胡修道所在的班奉命坚守阵地。战斗打响后,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他们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胡修道和战友们毫不畏惧,他们依托阵地工事,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友们相继伤亡,阵地上只剩下胡修道一人。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独自坚守阵地。他一会儿用机枪向敌人扫射,一会儿用手榴弹投向敌人,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一天的战斗中,胡修道一人就毙伤敌人 280 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
还有易才学,他在战斗中表现得同样英勇无畏。在对 597.9 高地的反击中,易才学所在的部队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敌人的一个火力点,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志愿军的前进道路,部队前进受阻。关键时刻,易才学挺身而出,他手持爆破筒,冒着敌人的炮火,向敌人的火力点冲去。在接近敌人火力点时,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他依然忍着剧痛,将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火力点,与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
在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下,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经过激烈的战斗,志愿军成功地夺回了 597.9 高地的大部分表面阵地,歼敌 1 个营又 2 个连。随后的几天里,“联合国军” 不甘心失败,连续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他们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对志愿军的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技能,始终坚守着阵地。他们以坑道为依托,充分利用山缝、石坎、弹坑等有利地形,采取小组坚守,边打边修工事,边打边补充兵力、弹药,结合小规模反冲击等战术手段,大量杀伤进攻之敌。阵地多次失而复得,但志愿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
11 月 11 日,志愿军第 12 军以 2 个营的兵力对占领 537.7 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 “联合国军” 实施坚决反击。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志愿军战士们迅速冲向敌人的阵地。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近战,用刺刀、手榴弹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经过激战,志愿军当晚就恢复了全部阵地。坚守 597.9 高地的部队也向东北山腿阵地发起攻击,全歼守军,恢复了阵地。至此,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全部被志愿军恢复并得到巩固 。
“联合国军” 在遭受惨重伤亡后,终于意识到他们无法再继续这场毫无胜算的战斗。11 月 12 日,美联社发布消息,无奈地承认失败:“这次战斗是在 28 个月的朝鲜战争中第二次损失精锐部队最多的战斗。这次损失仅次于 1950 年第 8 集团军在北朝鲜惨败时的损失” 。11 月 25 日,志愿军第 3 兵团指示:上甘岭地区战斗作为战役性的作战结束。次日,志愿军第 15 军司令部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在 43 天的战斗中,志愿军打退 “联合国军” 排以上进攻 900 余次,以 1.1529 万人的伤亡代价,歼敌 2.5498 万人,使其所谓 “一年来最大的攻势” 以失败告终 。
上甘岭战役,这场持续了 43 天的浴血奋战,最终以志愿军的辉煌胜利而落下帷幕。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以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战术和巨大的牺牲,彻底粉碎了 “联合国军” 的 “金化攻势”,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和无畏精神。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打击了 “联合国军” 的嚣张气焰,让美军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经此一役,“联合国军” 士气低落,对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产生了恐惧和犹豫。美国决策层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朝鲜战争的局势,认识到通过军事手段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加速了朝鲜战争停战的进程 。
从战略层面来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志愿军在中部战线的防御态势。上甘岭地区作为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志愿军成功坚守上甘岭,确保了五圣山的安全,使得 “联合国军” 妄图突破志愿军中部防线、进而分割志愿军阵地的阴谋彻底破产。这不仅稳定了整个战线,还为后续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志愿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也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一次巨大提升。在此之前,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存在诸多质疑和轻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 “联合国军”,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
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们展现出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这种精神,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无私奉献精神。志愿军战士们远离家乡,奔赴异国他乡的战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