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多次大力援助越南,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和美军。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的鼎力相助,越南才在1975年击败了美军,结束了长达14年的越南战争。
然而本已饱受战乱之苦的越南人却并没有吸取教训,反倒是在东南亚地区耀武扬威起来奉行,更是在1978年发动了入侵柬埔寨的军事行动。于此同时,北部边境方向也不断袭扰我国,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方多次沟通无果之下,1979年我国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事分东西两个战场,东线主将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将军。西线原本准备让王必成将军指挥,但最终换成了杨得志将军。然而杨得志将军因病中途被迫放弃指挥,他推荐了一个熟人,这位将军后来打赢了西线战场,你知道他是谁吗?
说起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兵团战斗在2月17日到3月16日期间进行。部队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兵锋一度逼近越南首都。但考虑到当时越南背后的靠山是苏联,中苏关系依然很紧张,同时越南也试图拉拢西方国家支持它。为了避免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陷入麻烦,也是达到了我军既定的战略目标,最终解放军主力部队选择主动后撤。
但越南并未放弃,1984年再次派出军队在两山区域同解放军交战,之后就是持续多年的两山轮战,直到1989年才停战,1993年脱离接触。
在这场长期较量的初期,许世友将军带领的广州军区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打赢了东线战场。
在西线战场,昆明军区则是主力。在战斗打响前,王必成将军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
因此按照常理也应该安排王必成将军指挥,毕竟他更熟悉军区的情况。然而北京方面经过开会讨论,考虑到两个现实问题,第一个是王必成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越军曾经接受过中国的军事指导和长期的军事支援,对中国军队的打法十分熟悉,王必成是否有把握打赢这一仗,是个问题。第二个是作战环境比较特殊,和越军交战的区域不是山区就是林区,地形复杂,主帅必须亲临前线,才能避免出现瞎指挥的问题。而王必成将军已经67岁,无法爬山涉水。因此经过反复考虑,北京方面安排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前往昆明军区,两人职务对调,由杨得志指挥西线战场。
杨得志将军早在长征时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次在长征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了生命通道。全面抗战打响后,他奔赴抗日前线,在八路军中担任重要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北野战军司令,指挥部队打赢了清风店大捷和石家庄战役,彻底打开了华北大局。在平津战役中,他和兄弟部队联手全歼傅作义的王牌部队,为和平解放北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后,面对装备先进的美军,志愿军经过苦战,稳定住了战局。但随着彭德怀元帅身体抱恙,需要回北京休养。北京方面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杨得志带领第19兵团入朝作战,当时战场已经转入了防御作战阶段。面对美军的狂轰乱炸部队损失很大,为了找到减少伤亡的办法,他亲临前线,和战士们一起挖猫耳洞然后串联洞口。后来他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凭借这些,北京方面对杨得志很有信心。
杨将军于1979年1月抵达昆明军区后,第一时间赶赴前线,勘察地形,和前线指挥员讨论具体的作战计划。但因为过度劳累,2月25日在指挥部晕倒被迫回北京接受治疗。
在关键时刻,他向中央推荐了他的老战友张铚秀将军。这位18岁加入红军队伍的江西人,曾经走过长征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担任80师师长的张铚秀带兵和美军王牌部队死拼,立下了大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
张铚秀的战功虽然远远不及杨得志,但杨得志深知他的能力足以应对越军,于是推荐了他。后来在张铚秀将军的指挥下,西线部队圆满完成了战略目标,狠狠教训了越军,为稳定边疆付出汗马功劳。战后,他升为昆明军区司令员。2009年,张铚秀病逝,享年95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