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 文/摄)迈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美术馆,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9月5日,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启幕,121幅师生书法作品惊艳亮相,一展大美汉字风采。
南京大学开设的“大美汉字”通识课,是综合性大学首创的审美教育课。课程自2024年秋季起开设,不仅面向全校各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向对汉文字感兴趣的留学生开放。
课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孙晓云领衔开发,由南京大学本科生院与文学院承办,以本校师资为主,由全国各相关领域的一批知名学者联合授课,采用课程讲座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仙林、鼓楼、苏州三校区同步开展,积极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汉字通识课程和美育教学教育的运行模式。目前,选修人数已达600余人。
本次展出的作品,就是出自修课学生、课程教师以及课程指导专家等。展厅内,文学院古文字专业学生张一诺的作品也陈列其中。在她看来,“大美汉字”通识课以一种特别生动和鲜活的方式,让她重温了很多关于汉字的专业知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书法实践课,每次提笔练字,甲骨文的刚劲有力、秦代小篆的温润婉转,都是大美汉字理论之深和实践之美的交织。作为古文字专业学生,我也认识到从事古文字专业的研究,不仅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更是需要一种炽热的传承热情。”
从不熟悉到了解汉字造字方法和演变过程,马来西亚留学生张景胜感触也很多,他想要分享给朋友汉字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少轩介绍,参展的大多数同学都是首次参加这样的书法展览,同学们十分激动,这也鼓励了他们继续在书法领域不断练习,提升自己。“本次展览也会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课程中,在校园中形成‘汉字热’,让更多的人学习汉字知识,实践汉字书法,宣传汉字文化。”
据了解,大美汉字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和学术考察四个部分。理论课程由孙晓云主席领衔的专家团队授课,每学期8次,每次都是由名家讲授;实践课程每学期6次,由专业的书法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教学;课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汉字知识竞赛等;学术考察主要是组织修课学生考察以汉字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如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等。
展览现场,也有未选上课程,但十分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参观。面对课程的爆火,程少轩表示,已经计划对课程进行扩容,安排仙林和鼓楼两校区最大的教室,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选课需求。同时,将拓展授课内容,邀请更多的名家学者来主讲“大美汉字”理论课程,并组织更丰富的课外活动与学术考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