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在9月4日与欧洲领导人的电话会议中强硬要求欧洲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指责这些交易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他还施压欧洲对中国采取经济施压措施,声称中国也在为俄罗斯的军事努力提供资金。这一系列表态,恰逢中俄近期签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等20多份双边合作文件的背景。
这场由马克龙主导的“意愿联盟”电话会议,原本是为了讨论乌克兰冲突结束后的安全保障问题。
特朗普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两个要求: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欧洲必须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
据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于会议中指出,俄罗斯在一年内自欧盟获取了高达11亿欧元的燃料销售款项。他认为,这些资金正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提供资助。
欧盟从2022年开始就已经寻求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欧盟委员会甚至已经提议立法,要求在2028年1月1日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确实在2022年停止了进口俄罗斯原油,2023年停止了俄罗斯燃料进口。但现实情况复杂得多。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仍在继续进口俄罗斯原油。还有一些俄罗斯原油在印度等第三国精炼后,又以成品油形式进入欧洲市场。
5月,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交易金额依旧颇为可观,超过了4.07亿欧元。这一数据揭示出双方在石油贸易领域仍维持着一定规模的往来。
特朗普要求欧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表面上是为了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但实际上背后有更复杂的战略考量。
美国页岩革命后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化能源生产国,一直将欧洲和亚洲视为潜在的大买家。特朗普要求欧洲放弃俄罗斯能源,实际上是为价格更高的美国能源开辟市场。
德国工业用电成本已经因为使用美国液化天然气而飙升,价格比俄罗斯管道气高出近三倍。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已将部分产能转移到美国,鲁尔区的工厂经常停工,工人工资也随之缩水。
在针对俄罗斯能源的同时,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他要求欧洲领导人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毫无根据地指控中国“资助俄罗斯军事行动”。
这种无端指责,全然无视我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一贯立场。我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态度,坚定认为唯有通过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实现和平的可行之途。
特朗普不仅压欧洲对中国施压,还对其他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下手。他对印度加了50%关税,因为印度购买了大量打折的俄罗斯原油。
在特朗普对欧洲和中国发出威胁的同时,中俄能源合作正在深入推进。
9月2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俄两国签署了涵盖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等诸多领域的逾20份双边合作文件,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多领域的友好协作。
最引人关注的是中俄蒙三国签订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协议。这条管道一旦建成,中国将从俄罗斯新增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量,相当于俄罗斯此前运往欧洲天然气的总和。
今年1至5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同比增长了29.4%。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实现满负荷运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谈判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中国稀土磁铁加征高达200%的关税,声称这是为了“维护供应链安全”。
但现实是,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拥有几乎无可撼动的地位,掌握全球近九成加工生产能力。美国自身的稀土产业链十分薄弱,目前像样的稀土矿只剩下一个,加工环节几乎为零。
今年5月,福特公司就因稀土短缺不得不暂停部分SUV的生产,这凸显了美国在关键材料领域的脆弱性。
特朗普的命令让欧洲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欧洲在安全领域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又无法承受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后果。
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利益。德国汽车三巨头每年在华销售额占全球营收的三成以上,法国的奢侈品、荷兰的光刻机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据德国近期民调显示,高达62%的受访者反对彻底切断俄罗斯能源供应,他们觉得政府理应秉持更为务实的态度来应对能源问题,而非采取极端举措。
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试图切断俄罗斯石油的销售渠道,但印度依然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
欧盟嘴上说抵制俄能源,但2025年5月仍从俄罗斯进口了超过4.07亿欧元的石油。
能源安全与国家利益交织,国际关系中的“绝对命令”往往难以绝对执行。
参考:“特朗普要求欧洲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中方回应|环球时报——参考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