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前,欧洲一直都是俄罗斯最大的客户。尤其是德国,他们的油气绝大多数都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实在是太方便。所以说,俄乌冲突导致这条线路中断,对德国来说,其实损失还是很大的。没了这一能源通道,那德国只能想办法从海上运天然气解决能源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虽然经济很强,但他们在欧洲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尤其是这种涉及战争方面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认错的态度,远比日本强得多。
整个欧洲,目前英法还是扛大旗的存在。英法坚决要支持乌克兰和俄罗斯抗争到底,帮助乌克兰收复失地,那么德国只能紧随其后,不可能与之唱反调。
俄罗斯一直希望融入欧洲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偷偷潜入西方工厂,学习到了一整套西方的科学技术。回国以后,彼得一世开始进行改革,并且从西方带来了一大批科技人员。
从此以后,沙俄焕然一新,从一个虚弱的欧洲边缘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了欧洲东部崛起的大国。
此后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同样延续乃父之风,继续深化改革,向西方学习。确保了彼得盛世的延续。
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对欧洲文化的崇拜更是无以复加。她本人就是来自普鲁士的一位贵族,因此为沙俄带来了一整套普鲁士训练军队的方式。而且她在位期间,不断向西扩张,为沙俄增加了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这段时间,基本确定了俄国的底蕴。此后向西发展,也就成了历代俄国人的梦想了。他们认为,欧洲拥有科技、文明、金钱,还有适合居住的土地,即便不能全部并入俄国,也要能够与之互通有无。
苏俄的思想,其实也是从德国传来的。虽然德国没能搞成,但却在俄国实验成功了。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俄国拥有大量的农奴,他们是天然的无产者。
苏联建立以后,同样在加强自身和欧洲之间的合作,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欧洲,对苏联一点好感都没有。哪怕是二战以后,其实苏联和欧洲之间的合作也很多。冷战期间,欧洲照样购入大量苏联的石油,毕竟石油没有主义之分。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想要拥抱欧洲的希望,那是昭然若揭的。他们在苏联解体以后,直接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不断希望加入欧盟和北约。
所以说,俄国,说到底就是一个欧洲国家。只不过他们处于欧洲边缘地带,所以一直希望加强自身和欧洲核心地区的联络罢了。
占据克里米亚只是融入欧洲的方式之一
2014年俄罗斯为什么要占领克里米亚?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阻挠乌克兰加入北约,稀罕克里米亚这个战略要地,不愿意继续支付塞瓦斯托波尔港的租金,保护海外俄族人,对乌克兰推翻亲俄话事人的一种报复等等。
可能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或许俄罗斯果断占据克里米亚,也是希望在未来能够进一步融入欧洲。
或许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荒谬,毕竟这件事直接导致俄罗斯和如今的欧洲势如水火。其实从势力范围来看,俄罗斯占据克里米亚,是不是领土向西扩张的一种具体表现?
事实上拥有克里米亚以后,自然可以更加方便他们与黑海沿岸的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当然了,这要等到俄乌风波过后才能实现。
有人说,这不可能,都打成这样了,哪还有合作的可能?其实只要把时间线拉长一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日本二战的时候还入侵东方呢,结果到了七八十年代,投资东方最多的,还不是日本吗?
克里米亚半岛,不仅是俄罗斯防止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堡垒,同样也是俄罗斯向西发展的桥头堡。正如18世纪初的圣彼得堡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哪天整个乌克兰包括克里米亚都加入了北约,那么这片地区,将成为俄罗斯融入欧洲最大的屏障和阻碍。
弄巧成拙?好在有印度填坑
其实2014年俄罗斯占据克里米亚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欧洲的集体反对。其实很多欧洲国家表现得很无所谓,因为在不少欧洲人印象当中,克里米亚好像原来就是俄罗斯的。
所以,即便2014年以后,欧洲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各种制裁,但并没有要求俄罗斯第一时间吐出克里米亚,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和俄罗斯彻底翻脸。
哪怕是原告方乌克兰,其实也没有武力收复克里米亚的事实行为。你自己都不争气,还指望别人为你出头?所以欧洲就更加不愿意管了。
其实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赚麻了,不仅没有切断和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而且还得到了一块战略要地。
如果就此打住的话,那这届俄领导班子,绝对可以在俄罗斯名垂青史了。
不过他们好像有点得意忘形了,不仅要拿稳克里米亚,还要得到整个乌东四州。结果弄巧成拙,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反对。
2022年以后,欧洲稍微有点规模的大国,基本都切断了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当然了,用辩证法的思维来解读的话,俄罗斯损失大量欧洲客户的同时,欧洲不也得花费更高的价格,去其他地方购入能源吗?
再说了,俄罗斯有印度托底,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虽然失去了欧洲客户,但他们加强了和印度之间的合作,所以欧洲的损失,应该比俄罗斯大。
但和欧洲彻底闹掰,是俄罗斯当初的目的吗?显然不是。他们过去的30多年里,乃至此前的几百年里,一直希望融入欧洲,这种想法不会轻易改变。
纵观历史,俄罗斯向西发展是总体趋势
其实从人口的分布也能看得出来,战前的俄罗斯一共1.47亿人,其中1.1亿多人,都生活在欧洲部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又都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都市圈内。
为什么要扎堆在欧洲生活?难道亚洲就没有适合他们生存的土壤吗?其实西西伯利亚平原,也很适合居住,但这些地方远离欧洲,俄罗斯人不太愿意远离欧洲定居。
整个西伯利亚加远东,占据了俄罗斯四分之三的领土,但却只有3000多万人。这3000多万人里,还有100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所以说,真正定居在亚洲的俄罗斯人少之又少。
反观俄罗斯人,他们普遍希望待在欧美生活。德国的俄裔有350万人,美国也有300万俄裔,波罗的海三国也有超过100万俄裔居民。别看口号怎么喊,他们的脚是最诚实的。
从俄国数百年来的发展也能看得出来,他们不断向西扩张,将本国文化向西传递的同时,也在积极吸取西方文明的成果。
沙俄时期,占领芬兰、波罗的海东岸、波兰、摩尔多瓦等地,就是在不断向西发展。从彼得一世开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无一不是在学习西方科技得以壮大了俄国。
苏联时期,将辐射范围进一步向西拓展,东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全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也将源源不断的石油贩卖到欧洲,获得大笔外汇。
哪怕是近30年,俄罗斯战略收缩后,他们依旧在不断向西靠拢。比如说多次申请加入北约,和北约进行各种军事合作,建造了大量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等。
所以,这阵风过去以后,如果北极熊安然无恙的话,他们依旧会向西爬行。因为他们来自西方,从西方科技中得以壮大,向西发展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朝圣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