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书法,历史底蕴深厚,名家辈出,在当代也是创作实力杠杠的省份之一。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赵雁君,他绝对是中青年书法家里的明星。
赵雁君,江南人,但书法风格可不只是温婉那么简单。他从二王书风开始,一步步吸收了陈老莲的高古、徐渭的淋漓、倪元璐的新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审美。
他的书法,特点有三。
第一,奔放。赵雁君用笔真率,锋芒毕露,时而聚拢,时而铺展,笔锋总是那么挺拔有力。他写书法,就像是写诗,每一笔都蕴含着诗意,纵横跌宕,独具一格。
第二,雄浑。雄浑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力量。赵雁君的书法,字势雄逸,笔迹流利,透出一种生命的力量之美。这种雄浑之风,在浙江书家里可不少见,但赵雁君却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的楷书大字作品《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句》,造型古拙,笔势雄健,力量感十足,变化与活力并存。
第三,通变。赵雁君的书法,简直就是字体界的“跨界高手”。他的作品里,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但又完全融为一体,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这可不是简单的字体杂糅,而是从线条内部去通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书写系统。
他写什么字体,用什么形式,笔性都是高度统一的。比如《白居易〈席上答微之〉》这些作品,看起来像楷书,但又有行草和隶书的味道。中锋蓄势,侧锋取势,线条浑厚朴实,变化多端。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刘熙载的那句话:“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赵雁君的书法创作,就是他的个人写照。他以自成体系的笔性为桥梁,打通了字体、经典与民间、碑学与帖学的界限,追求自己的书风。
其实啊,诗和书法,虽然形态不同,但艺术规律却是一致的。赵雁君作为书法家,最珍贵的就是对独立品格的追求和对艺术之路的抉择。
赵雁君总是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结合个人创作,不断突破、超越自我。他的书法,就是他的自我表达,壮硕、开阔、恣肆、雄逸,充满了独创性。
你可能会问,赵雁君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觉得啊,首先他有自己的审美追求,不随波逐流。其次,他善于从各种书法风格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他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的书法形式和风格。
赵雁君在书法领域的探索,反映了他个人发展和成熟的轨迹。他从基础的模仿起步,逐步发展出自己的创新,最终塑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在这一旅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挑战与机遇,正是这些经历推动他不断前进,超越自我。
通过赵雁君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传统的敬重以及对创新的渴望。这些价值观构成了他作品的灵魂,也是他创作杰出艺术的关键因素。赵雁君的书法不仅展现了形式上的美感,更体现了深刻的精神追求。他的笔触和墨迹揭示了他复杂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