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飞快,今日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它是传统祭祀节日,中元节,在民间也俗称“七月半”,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日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从商朝的时候开始,人们就非常相信鬼神,而中元节就是一个人和鬼密切关系的一个节日。
中元这个名字,起源于北魏,而且它还有另外的一个称呼,名为“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这个是道教当中,对中元节的一个说法。
佛教当中,在这一天,也会举行超渡法会,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而这个洗因为,也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在这个节日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烧纸。今日中元节,祭祀祖先为啥要烧纸?烧纸有什么讲究?早上烧还是晚上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 祭祀祖先为啥要烧纸?
这个传统自古有之,关于其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而有历史记载的是,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大量的出现,当时的纸钱,主要是用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圆形方孔),称为“纸钱”、“冥钱”或“寓钱”。
祭祀的时候,人们会把这些纸钱,抛撒于墓地,称“撒纸”,或投入火中焚烧称“烧纸”,象征性地将钱财“送”给亡魂使用。到了唐代以后,纸钱的形式也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而且也变得丰富起来。
唐人唐临在《冥报记》中提到:“鬼所用物,皆与人异……以黄色涂大纸作金,以白纸作银,最为贵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在这个时候不仅哟啊烧纸,而且就连颜色也有讲究,要染成金色或者是白银的颜色。
如今人们烧纸,同样也与时俱进了起来,不仅有巨额的钞票,还有纸扎的别墅,汽车电器甚至奢侈品等。
人们之所以烧纸,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生者对逝者的那份追思、那份希望其在“彼世”安好的朴素心愿,同时也是其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2、 烧纸有什么讲究?
烧纸也是很有讲究的,就以我们当地为例,烧纸的时候,并不是随便扔到火堆里面烧就可以了,像中元节,烧纸,也会被称之为“烧包袱”。
所谓包袱、包裹,是指从阳世寄往“阴间”(冥国)的钱包、衣包。这天旁晚至零时前这段时间,各家各户就在自家门前或道路旁边去“烧包袱”,这项工作多是由妇女来做,物品有:烧香、蜡烛、数张元宝、一大叠冥币、纸钱、五色纸剪裁而成的衣服鞋帽子;画图而成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也有纸扎的汽车、楼房、家用电器等等。
摆好供品,然后开始祭祀,接着就是烧纸,烧完之后,就算是祭祀完成了,不过大家一定要记住,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火的安全。
3、 中元节烧纸,早上烧还是晚上烧?
不同的地方,烧纸的时间也不一样,虽然都是中元节,但是有的地方,在七月十五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有的地方,则是要等到七月十五这天才会来烧。
那么到底是早上烧,还是晚上烧呢?一般像在我们赣北地区,是选择下午的时候来烧,一般是5点之后,这个时候天气没有那么炎热,而且大家基本上所有的事情,也都忙的差不多了,然后就可以安心的祭祀了。
而且晚上烧的时候,还有一个说法,人们认为人鬼殊途,而其阴气非常大,只有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敢出门领这些“钱财”,白天阳气太重,所以不适合烧纸祭祀。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命令禁止不让烧纸,认为这个是传统迷信,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秋天,本身天气干燥,更容易带来火灾隐患,建议用更加文明的祭祀方式来祭祀,对此,你们有啥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