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乌克兰曾把三架“废铁”卖给中国,结果现在这些飞机不仅没成废品,反而成了中国空军的重器,这不就是个大翻盘吗?
01乌克兰的“废铁”,中国买了反倒大赚
2011年,乌克兰跟中国达成了个军用飞机交易,卖给中国三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总价四千七百万美元。听着价格,似乎挺便宜,但这三架飞机的状况可不好。
飞机都生产了快二十年了,锈迹斑斑,航电系统坏得不能再坏。就算你给它换了个外衣,看起来也就是个废铁堆,根本没什么用。
乌克兰自己也觉得它们没啥用,拿来卖掉,也能捞点钱缓解经济压力。
不过,中国买了这些飞机不是为了“便宜”。中国那时候急需补充空中加油的能力,虽然飞机不咋地,但总比啥都没有强。
大家都知道,买这些飞机,得花钱翻新。可中国当时想的是“先拿下,再慢慢修”。这样,先补上空中加油这个短板,后面再想办法把它变得好用。
02中国的“真能耐”,不是单纯修修表面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觉得,咱中国就是买了个破铜烂铁,回去修修外面,涂个新漆就完事了。
事情没这么简单,中国的工程师们可是下了大工夫的。他们不是修修外表,而是把整架飞机的加油系统拆了,重新研究一遍。
比如那个吊舱(加油的设备),原本在高海拔条件下会漏油,特别危险。中国工程师没按原版做,而是用咱自家的钛合金替换掉了原来的钢件。
搞定了这事儿之后,吊舱重量轻了30%,密封性也提高了。
不仅如此,飞机的油箱也进行了重设计,变得更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的飞机需要,调整油箱的容量。
听着是不是有点复杂,但总的来说,改造后,这飞机变得比原版好用多了。要知道,当年这些飞机可是大家都觉得没啥用的废铁啊。
03这些“废铁”改造后,居然还真能用!
说到改造,得说这三架飞机真是被改得不轻。2014年,这三架飞机经过大改,终于试飞了。
外面看上去都觉得新了,但你知道吗?这背后可是技术攻关的结果。特别是2016年,中国空军在南海执行任务时,这三架加油机可真帮了大忙,扩展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让中国空军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进行不间断巡逻,打破了空军作战的瓶颈。别人还在看这些飞机是怎么“焕发新生”的时候,中国的工程师们早就把这批“废铁”变成了能打的武器。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可是把这三架加油机的技术掌握得妥妥的。很多国家引进了这种型号的加油机,但他们都只是买成品,技术上基本没啥突破。
比如印度花了15亿美元买了6架伊尔-78,但一直靠俄罗斯的技术支持,直到2018年才勉强投入使用。
可你看,中国仅仅一年就掌握了这批飞机的核心技术,顺利融入了实战中,迅速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04乌克兰的损失,中国的收获
你可能会觉得,乌克兰卖掉这三架飞机赚了点钱,但他们真的是赔大了。
乌克兰卖了这批飞机,好像得到了一些资金,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可这笔钱换来的,却是航空工业技术的永久性损失。
你看看现在的乌克兰航空产业,不仅人才流失,连最基本的伊尔-76的维护都变得困难,想重新搞起大型加油机的研发更是无从谈起。
而中国通过这三架飞机,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为以后自主研发大型飞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油-20就是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仅解决了中国远程作战的燃油问题,还让中国摆脱了对二手飞机的依赖,提升了作战能力。
现在,运油-20的加油能力、航程、速度,甚至加油方式,都超越了伊尔-78。可以说,乌克兰卖掉的这些“废铁”,让中国在空中加油的技术上走得更远,甚至还推动了无人加油机的研发。
回头看,乌克兰把这些加油机卖给中国,赚的那点钱根本弥补不了技术的丧失。
而中国,通过这三架“废铁”,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空军作战难题,还让航空工业技术积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在,中国不仅成功掌握了加油机技术,还为未来的无人加油机技术奠定了基础。
这笔交易的得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胜负,背后隐藏的,是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技术积累。
对于乌克兰来说,卖掉这些飞机看似赚了一笔,但丧失的,远远比这笔钱更多。而中国,凭着过人的眼光和技术实力,早已在空军技术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