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日报再次在社交媒体上给刘翔点了个大大的赞,很多人突然被拉回到那个夏夜的赛场,雅典的跨栏,十二秒九一的冲线,红色战袍和五星红旗,就是那一幕让全国沸腾,但同样的刘翔,在北京奥运的退赛却被骂到体无完肤,“刘跑跑的外号伴随了他整整十几年,这样的落差今天看依然刺眼
要说这段故事的源头,2004年不只是一次金牌那么简单,刘翔是中国田径史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他改写了刻板印象,让世界知道亚洲人也能在短距离项目里顶上去,那种突破感就像乒乓球或跳水的惯性夺冠完全不同,是从零起步硬生生杀出来的,所以当时的赞誉是全民性的,实至名归
可到了2008年,风向彻底变了,北京奥运会所有人都在等刘翔,九万观众现场喊加油,十三亿人守着电视,结果他在预赛前宣布退赛,现场震惊到掉针,转头舆论潮水般扑过来,叫他懦夫、骗子、捞金工具,几乎没人想听他到底哪里受伤了,就算教练孙海平哭着解释也没能缓解怒火,这就是当时残酷的舆论生态
问题在于,刘翔真的是因为不上心才退出吗,后来信息一点点被掀开,他2006年就有跟腱钙化,为了北京硬是打一针又一针封闭坚持,到了上场前伤痛压不住才轰然倒下,这不是摆烂而是扛到极限的崩盘,可惜那一刻大众需要的是英雄的胜利结局,而不是一名运动员受伤的现实
伦敦奥运会的摔倒更是让悲剧感加倍,出发第一栏就被伤病彻底击垮,他单脚跳回起点吻栏的那一幕,说戏剧性也好,说谢幕也罢,无论哪种解读都改变不了他职业生涯被硬生生按下终止键的事实,而且带着满场观众的叹息声,这样的画面连对手都觉得心酸
与此同时,外界还是充满质疑,广告代言翻旧账,采访话语被断章取义,甚至有人把他的退赛等同于背叛国家,这其实很荒唐,一个运动员拼命了十几年,身体垮了就被说成利用国人感情赚钱,这种逻辑说白了就是对成绩的单一崇拜,对过程的努力全然忽视
等到2015年退役仪式,刘翔才终于坦白承认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那一刻看得出他也累了,不想再和外界怄气,他要的可能只是平静,可偏偏网络又不会轻易放过,一个已经退役的运动员还常常被拉出来对喷,耐不住的情绪在网络上持续消耗,这对他个人其实是二次伤害
此情此景下,邓亚萍早年的那句话显得格外有分量,她说要把刘翔当家人来看待,缺席也该理解,当年这话很突兀,如今再回头看却格外有先见之明,毕竟真正懂竞技体育的人都清楚,伤病才是运动员最大的对手,不是观众的眼睛,不是广告的合同
退役之后,刘翔并没继续在公众舞台大起大落,他低调,偶尔婚姻八卦被当成谈资,但更多时候就是一个普通中年人,身材发福,旅行晒照,过着日常,外界怎么议论,他似乎已经不再回应太多,对比曾经的万人追捧,这种落差感甚至有点现实又扎心
问题来了,到底是刘翔欠了球迷一个交代,还是球迷欠了刘翔一个道歉,人民日报的这次致敬算是一种官方态度的回正,也或许是提醒大家别忘了一个真正的冠军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态度很冷静,却比万句口号更重
总结来看,刘翔的故事不是单纯的成败剧本,而是一堂关于体育残酷和舆论偏激的现实课,英雄也有人性,冠军也有疼痛,我们该学会在胜利之外给一点理解和温柔,当历史尘埃落定,也许我们才真正明白——对一个拼尽全力的运动员,最冷的不是伤病,而是误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