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达·莫里逊(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在慕尼黑最早开办的一家摄影学校学习,开始了摄影师的生涯。
赫达二十四岁那年(一九三三年)偶然在一份摄影杂志的广告上发现,中国北京的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哈同照相馆正在征召一名会讲英、法、德语的女摄影师。她认为这个职位非己莫属:她会这三种语言,她的施瓦布地区的出身——当地人在德国以刻苦耐劳著称,而且她还是个女性——老板的盘算是可以少付些薪水。结果不出她的所料,北京的照相馆果然相中了她。
那个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个德国年轻的单身女性来说,实在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她还是只身离开德国前来中国。
![]()
赫达其后十三年里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就是带着相机,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拍摄下如今大多已经荡然无存的旧日景物,留给后人嗟叹其珍贵价值的照片。
今天分享她拍摄的一组北京到承德的照片,时间大约在1934-1935年。
![]()
通往安定门的街道。
![]()
从安定门出城赴承德。
![]()
从北平到承德路上。一名男子在庄稼地里干活。
![]()
黄昏时分,北京至承德公路上乘客与正在维修的卡车的剪影。
![]()
北京到承德路上的松树。
![]()
途中经过密云,房屋屋顶,还有两张海报,内容看不清。
![]()
密云一处村中的石狮。
![]()
从北京前往承德途中的乘客与日本士兵。这里其实提示一个背景:承德于1933年3月就已经被日军占领。
![]()
从北京前往承德的公路上,乘客与日本士兵正站在一辆陷进泥里的卡车旁。
![]()
从北京前往承德路上的驼队。
![]()
从北京前往承德路上的高粱。
![]()
从北京前往承德路中风景。
![]()
从北京前往承德路中风景。
![]()
密云一处牌楼。
![]()
古北口药王庙,砖木牌坊榜题”灵彰奉运“。
![]()
古北口附近一处寺庙屋脊,正脊上一琉璃装饰。
![]()
古北口附近一处建筑的屋脊,硬山顶连接卷棚顶。
![]()
古北口一处祠庙建筑,骑马士兵和村民。远处山上有烽火台。
![]()
古北口一处群山环绕的村庄。左下角应该是赫达一行乘坐的卡车。
![]()
古北口附近的长城。
![]()
三名男子站在Guanyanling Pass附近一座依山凿建的寺庙前。Guanyanling Pass具体是哪一座关口?
![]()
途中日落。
![]()
承德城内,西大街三道牌楼,匾额为八表同风。后被拆除,如今又重建。
![]()
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之间由日本人建造的砖厂。
![]()
黎明时分的承德,磬锤峰似乎时时都能看到。
![]()
似乎是一处夹杆石,石刻细节。
![]()
承德一处店铺的招幌。
![]()
承德罗汉堂外的天王像,头部手臂多处残损。
承德罗汉堂坐落于避暑山庄西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原占地面积约 12000 平方米,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罗汉堂而建,为汉式寺庙,由山门、钟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应真普现殿组成,山门之前有五孔石桥。现建筑早已不存,基址严重破坏,仅存古松16棵,原陈于罗汉堂内的508尊罗汉像仅存293尊,现陈列于普佑寺中。
![]()
承德罗汉堂外天王像躯干上的龙头细节图。
![]()
罗汉堂正殿中,即应真普现殿。正中一尊弥勒像,四周回字型摆放罗汉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