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网络游戏最大的危害是让孩子熬夜掉头发吗?实际上在中国,它最魔幻的危害在于能让一批家长率先失职。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突然冒出一群反游斗士,高举“救救孩子”大旗,在大街上喊着“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你仔细品,这些激烈声浪的背后,往往不是孩子得救了,而是一群家长先“疯”了呀。
那位自称“林则徐转世”的51岁郑某,砸电脑、断网线,把亲儿子从二楼一脚踹下去,再强行送进戒网瘾学校。结果呢,儿子彻底自闭,不想上学,不相信任何人。而这位“当代林则徐”,干脆抛弃“弃子”,自顾自开启全国巡回演讲,励志肃清游戏毒害。
更荒诞的是,他并不是一个人。全国涌现大量类似家长组成所谓的反游联盟,举牌上街,高喊“关闭所有游戏”,声音比广场舞音响还大。这场闹剧背后还有一条灰色产业链正在狂欢。点开那些天天高喊游戏是精神鸦片的账号,主页往往挂的不是口号,而是课程。“
家庭教育训练营”28000元起步,“借网瘾学校半年改造,无效退款”。结果呢,孩子进去后挨打受骂,出来留下终身心理阴影。家长的血汗钱进了老板腰包,亲子关系也彻底崩盘。
可问题是,为啥这些家长明明大部分不富裕,却依然宁愿花几万块,也不愿跟孩子好好聊一次天?答案是认知“穷病”。这批家长大多出身农村,认知有限,却望子成龙。孩子小时候留守在家,他们外出打工,教育缺位。等孩子长大了,突然想到要严加管教,一看成绩不行,立马慌了神。
没文化,没办法,到最后只剩最粗暴的一招——打,手机砸了一次又一次,孩子打怕了一次又一次,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啊,孩子依旧躲进游戏逃避现实。父母呢,则是把责任全甩给游戏,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是自己教育失败,而是游戏“谋财害命”。这种逻辑滑稽得让人笑不出声啊。真要如此,游戏公司早该变成全民公敌了。
更搞笑的是,他们一边骂游戏,一边却连马化腾和马云都分不清,经常冲着马云喊:“马云,你害了我儿子。”这个反游联盟里最经典的代表人物就是“地板哥”。他的孩子小学成绩优异,初中被他送进私立学校,他拼命打工铺地板,把钱全砸给孩子,自以为伟大付出。
结果呢?孩子因贫富差距被排斥,学业压力也巨大,最后只能去游戏里找安慰了。地板哥发现后,不问缘由,抡起皮带就抽,抽断了还不罢休。孩子哭着求饶,他也只会怒吼:“我吃了这么多苦,不是让你玩游戏的。”
最后孩子被反复送进戒网瘾学校,长大后,父子对打,甚至因盗窃入狱,而地板哥反而松了口气:“好歹进去了,不要给我惹麻烦。”
在这些家长身上,你能看到同一个剧本:父母教育缺席,还崩溃逃离,全部甩锅给游戏。更讽刺的是,在这个魔幻的联盟里,有些家长还被奉为英雄。谁敢说一句“也许是我没陪好孩子”,立马被当成叛徒围攻。
他们互相洗脑,越喊越亢奋,形成一种“傻子共振”,反游渐渐变成一种宗教狂热。有人离婚,被孩子拉黑,被亲戚骂“疯”,都毫不在意。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集体甩锅的“安心”。
而真正的悲剧是,孩子被彻底摧毁。他们需要陪伴,父母给的是毒打;需要理解,父母给的是羞辱;需要减压,父母给的是“监狱”。到最后孩子自毁,父母自欺,家庭成了“修罗场”。
说到底,真正的“精神鸦片”根本不是什么游戏,而是这些家长的无知、暴力和自私。这些人他们从来不愿去想孩子沉迷游戏,是不是因为现实压力太大,没人陪呢?是不是因为在父母那里,孩子永远被骂“废”,才去游戏里找存在感呢?
游戏不是罪魁祸首,它甚至成了很多孩子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这群父母嘴上高喊着“救孩子”,其实是在救自己,救什么呀?救他们那点可怜的面子,救自己对失败教育的恐惧。只要把锅甩给游戏,他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和别人:“孩子这样不怪我,都怪游戏。”可惜,最终用一生来偿还这种父母自我麻醉后果的是孩子。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是原罪,失败的教育才是。真正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什么《王者荣耀》,而是父母的暴力、无知,以及他们不愿反思的傲慢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